本报记者 吴涛
前几天,刚刚学会用手机上网的冯霞芬照例浏览网页,一组《姑苏晚报》今年4月—5月间帮“江南孩子”寻亲的系列报道深深吸引了她,读完了这些报道,冯霞芬的泪珠一下子就掉了出来,因为她一直想寻找丢了58年的弟弟。于是,昨天上午,她拨通了姑苏晚报96466新闻热线,向记者讲述了这段往事。
困难年代 小弟被父亲留在苏州火车站
冯霞芬是无锡人,今年60多岁。她告诉记者,她的父母一共生育了五个孩子,如今只剩下她和哥哥,还有一个如今不知在何处的弟弟。在上世纪60年代初,住在无锡市水车湾216号的一家人生活贫困,实在无力抚养这么多孩子。
回忆起弟弟被送走那天的情景,冯霞芬有些伤感。1960年的某一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抱着弟弟出门,带着弟弟乘火车来到苏州火车站。由于对苏州的街巷不熟悉,父亲也没有出站,在苏州站的母子候车室里,父亲把弟弟留在了候车椅上,在弟弟贴身衣袋里留了一张写有他生日和姓名的纸条。“父亲觉得火车站人来人往,会有人来抱养的,不会饿死。”冯霞芬告诉记者,父亲曾对她说,他把弟弟放下后,便起身离开,可刚走几步,就听见了弟弟的哭声,回头看看,又躲在角落里看了一会,想把孩子抱回来,最后还是强忍住了。回家后,父亲大哭了一场。
照片遗失 记得弟 弟的姓名和虎头鞋
“后来,我父母一直很后悔,母亲去世之前还一直念叨着这件事,觉得对不起弟弟。”为此,冯霞芬和哥哥一直在寻找弟弟,此前也打听到不少线索。有人说在苏州,有人说去了外省,结果调查下来都不是。更让她苦恼的是,弟弟留下的一张照片已经遗失。
冯霞芬说,弟弟叫冯浩平,出生时间是1960年1月20日。另外,弟弟被送走那天,脚上穿了一双自家做的虎头鞋。冯霞芬说,对比现在的照片,她和哥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长着一双大眼睛。如果能找到疑似对象当面辨认的话,她觉得自己能认得出弟弟。
自学上网 愿在父亲有生之年找到小弟
因为网上的各种信息很多,最近,冯霞芬又自学了上网,为的就是更方便地搜索寻亲的文章,浏览寻亲网站。前几天,她看到了本报的寻亲集结号系列报道,又让她燃起了希望。
她说:父亲已91岁,身体情“况很不好,总念叨着这个弟弟。但愿能在父亲有生之年找到弟弟,了却我们这几十年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