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天笑
校园安保,各方力量共建共治是基础,实现预测预警预防是关键。今年以来,相城公安分局漕湖派出所依托大数据,构建“校园盾牌智慧管理平台”,将公安业务与数据技术高度融合,为校园安保预测、预警、预防以及精准防控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将公安、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其他职能部门力量有效整合。昨天上午,记者在漕湖学校采访并体验了这套与众不同的智能校园安保体系。
不安全因素被彻底杜绝在校外
上午9点30分,课间休息前,学校门口的治安岗亭轮班。手持防暴叉的保安在经过学校广场重点防控区域时,被全景高清摄像探头捕捉,保安手中的防暴叉被锁定为可疑物,平台随即发出预警。
保安告诉记者,所有人车物出现在这套监控中,系统都会跟踪捕捉,如果是棍状物或者刀具一类的危险物品,系统会立刻报警。不仅如此,对于非接送上下学期间,在学校广场徘徊逗留、行为异常的可疑人员,全景高清摄像探头也会抓拍,通过“异常行为模式预警系统”分析,不仅可以对进入区域内的人员进行识别预警,还能主动学习、智能分析人员的可疑行为、携带的可疑物品,一旦发生异常就会立即发出预警,通知派出所警务室安排警力处置,排除安全隐患。
“虽然会出现误报,但一切校外的不安全因素都被杜绝在了学校大门以外。”派出所民警顾斌伟介绍,学校安保的人防数量总归远低于师生数量,而且24小时全方位的人防力量也不现实,因此通过科技手段在学校门口筑起第一道有效“防线”至关重要。
更为关键的是,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校园盾牌智慧管理平台”和App,实时掌握学生在校的动态信息,并通过报警联动和各职能部门保持对接,其他职能部门能通过系统参与联勤联动,家长也能第一时间获取学生的在校情况,接受各类提醒预警,为在校学生提供全天候的安全防护。
预警在先尽可能减少隐患事故
把牢“进出口”,排除校外安全隐患的同时,“校园盾牌智慧管理平台”突出校园内部重点区域,强化预警能力,尽可能减少隐患事故。漕湖学校校长吴雪平介绍,以操场、食堂、会堂、图书馆等人员密集、活动频繁的区域作为校园内部重点预防区域,学校通过设置全景监控,对孩子们的追逐打闹、拥挤推搡、翻越攀爬等行为,第一时间推送预警提示,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同时在所有人员密集场所配置简易喷淋系统,联网监控探头并整合并入“校园盾牌智慧管理平台”,一旦发现火情,自动触发喷淋,自动打开大门,便于逃生救援,并将报警信息推送给派出所和学校负责人。
记者注意到,学校北门供教职员工进出的大门口,安装了一台“黑匣子”。据学校保安介绍,这是最新的“掌静脉血管生物识别系统”。这个装置的原理类似于指纹识别,但性能又优于传统的指纹识别。教职员工进出学校时,只要伸出手掌,轻轻放在黑匣子上,系统就会记录下信息,这样可以防止闲杂人员混入校园。安保人员告诉记者,考虑到学生和教职员工在两处大门分别进出,目的是为了实现人车分流,防止学校内发生交通事故。
“事后处置总比不上事先预警,提前发现并消除隐患,才能真正实现‘校园盾牌’的作用。”漕湖派出所所长施永康说,依托平台,智能分析、自动发现安全隐患并形成预警;技防设备得以整合,并将预警自动发送到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启动处置预案;不同系统间也实现互通互融,确保图像、数据统一上传,共享使用,由此形成校园安保的智慧管理新模式,让工作重心从以往的事后处置转移到“事前预防、事前化解”。
互通共享“智慧管理”汇聚共治力量
“校园盾牌”的科技防线将危险阻挡在校门外,能让民警实时知晓、精准处置各类安全隐患,做到防范未然。据派出所统计,自“校园盾牌智慧管理平台”启用以来,漕湖学校周边的纠纷警情下降了17.2%,可防性案件警情下降了11.9%。
而除了日常安保外,“校园盾牌智慧管理平台”还能够对校园门口的交通秩序、车辆停放、违章摊位,特别是使用液化气瓶的小吃流动摊点等情况予以实时掌握、分析研判,并将发现的隐患及时推送给交警、城管等部门。
“最好的学校安保方案,不是简单的资金投入,无限制地安装安防产品,而是靠智慧管理,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施永康说,汇聚基层警务智慧和最新信息科技的“校园盾牌”找到了整合力量、发挥合力的切入点和契合点,提高了学校的参与度与获得感,从而使各部门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数据互通共享,工作联勤联动。
据介绍,“校园盾牌智慧管理平台”经试点后,将很快在苏州全市推广。校园安保系统也将融入社会治理网格,形成教育、公安、司法、城管、卫生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大安保”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