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张家港市以深化村民和居民自治为切入口,由“替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激发乡村振兴潜能。
三年前,善港村的大寨河路还只是一条拥挤不堪的羊肠小道,而如今是条五公里长的道路,宽敞整洁,两辆车交互也绰绰有余。在整个改造的过程当中,沿路的三百多户农户,用实际行动支持了村里的这个实事项目,没有向村里要求一分钱赔偿。而在整个过程当中,村民议事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杨舍镇善港村,是一个有着近2万名外来人口、8300多名本地村民的大型村庄。一开始,四村并一村,给管理出了难题。2015年,村里积极探索基层自治新机制,由村民“公推直选”产生的村民议事会成员上任。大寨河路拓宽改造过程中,因为涉及到村民的房屋、树木,议事会成员多次走访农户,把工作做在前头,最终在全体村民中达成共识。
张家港市杨舍镇善港村党委副书记黄琴说,议事会在中间起到一个桥梁跟润滑剂的作用。 在村民中有什么问题,反映给议事会。议事会及时传达给我们村委会,督促我们村委会。有些可以执行的执行下去,有些不是村级层面可以解决的,我们再一级一级往上反映,逐步逐步给他们落实。
三年来,以村民议事会为主体,村里共实施河道整治、道路改建等民生实事项目38个。
在金港镇袁家桥村,则在议事会的基础上,还创新推出民生观察员。袁家桥村村民原本就有喝早茶的习俗。去年8月,村里因地制宜,建立民生茶馆,来打通倾听民生的最后一公里。
张家港市金港镇袁家桥村党委书记李永奇说,由我们村“两委”班子,到这个茶馆里来,作为民生观察员进入他们喝茶这一个氛围当中,然后就把民生的这一块事情融入这个茶馆中来。没有距离、没有隔阂,就相当于“直通车”了。
张家港在全市逐步推广村民、居民自治模式,总结提炼了“五步工作法”,即转变一个观念、把好一个方向、开好一个大会、订好一个章程、建好一个平台。目前,这样的创新自治形式在当地的覆盖率已达94.8%,并荣获中国法治政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