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上海?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怪,有点傻,有点让人蒙。
答案很简单,因为是上海。
上海是什么?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未来的世界金融中心,仅此,就可以知道,深圳和上海不是一回事。这就是为什么沪港通会在博鳌论坛上宣布,虽然深圳和香港仅有一河之隔,但是深港通却姗姗来迟;这就是为什么虽然深圳已经有了中小板和创业板,但是科创板依然被当作重点在进口博览会上宣布,而力度更大的则是同时在科创板上的注册制试点。当然,因为是上海,所以科创板的落户仅仅是其中的一项,另外同时宣布的还有上海自贸区的扩容和长江三角带江浙沪的一体战略,这一切的目的就是打造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打造上海新时代改革开放样板的形象,打造中国和世界沟通联结的桥梁。
上世纪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但是深圳的创新和奋进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表现在资本市场上也是如此。上海的上市公司交易挂牌的是1414家,而深圳则是2119家;成交量方面,低迷的时候深圳比上海多出200亿左右,活跃的时候深市比上海多出400亿不止;多层次市场构建深圳更是一马当先,有主板,有中小板,还有创业板,而上海除了主板就是主板,如果芝加哥的股票交易量超越了纽交所,华尔街还好意思叫华尔街吗?
所以,科创板不是谁的心血来潮突发奇想,而是谋划经久蓄势待发。其实早在3年前的股灾发生之前,上海已经有了推出战略新兴板的动议,更早还有所谓的国际板,而在一年前甚至已经喊出了新蓝筹运动的口号。这些如果和独角兽回归的倡议联系在一起,科创板可以说就是水到渠成非做不可的事情,这恐怕也是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宣布科创板和试点注册制一定会成功的底气由来。对了,特别值得提醒的是,方星海此前就是上海的金融办主任,之后奉调进京任职中央财经委,国际板也是方副主席极力推进的,现在马上要挂牌的沪伦通其实就是国际板的变种。
天时、地利、人和,上交所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近水楼台先得月,深交所何以比肩?
A股要和国际接轨,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不仅是理念上的,还有制度上的;不仅有市场上的,还有交易上的;不仅有上市公司上的,还有投资者合格适应性上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深圳的创业板虽然创始之初也被誉为中国的纳斯达克,但是仅仅IPO的条件规制方面就跳不出营利的传统思维,而新经济又有多少能盈利的?而注册制和科创板的相辅相成正是中国式改革的特征,那就是以增量做突破,以点带面,破旧立新。
3年前,水皮说过注册制是新一轮牛市的起点,实施之日也就是行情启动之时。没有想到的是,主板的阻力是如此之大,大到只能在科创板试点的地步,这对科创板是好事,对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多多少少有点不公;但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就叫总把新桃换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