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苏报融媒记者姜锋)昨天,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国际设计工作坊圆满落幕并发布《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苏州共识》(以下简称“《苏州共识》”)。
会议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规划设计专家以“遗产保护、功能活化与空间品质提升”为主题,围绕大运河盘门至山塘街段1.5平方公里范围,开展实地调研、公众交流、研究讨论和规划设计,并形成了《苏州共识》。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大运河是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技价值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典文化线路,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中国以国家文化公园的方式推动大运河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具有创新性,是一种值得深入探索的全新方式。
《苏州共识》由“制度的创新性”共识、“价值的整体性”共识、“文化的在地性”共识、“保护的科学性”共识、“传承的融合性”共识、“利用的共享性”共识六个篇章组成。《苏州共识》提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对《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同类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种新范式,其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将开启一个新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在运河文化、科学保护、活态传承、共享利用等方面,《苏州共识》也进行了独到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