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融媒记者张帅
如今,中国的超大型盾构机已经成了新的“国家名片”。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打响了国产盾构机的品牌,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完备的盾构机生产基地。
大家被国产超大型盾构机开拓者周骏的创业创新精神所感动,同时也在探寻这位企业研发团队带头人的成功之路。
带领国产盾构机走
出国门是他的梦想
在公司,周骏有“无时差空中飞人”之称。“逮住”周骏采访1小时以上,更是媒体记者们觉得非常“奢侈”的事情。
研发人员有着非常严格的时间表,周骏常常身不由己。平时,他的旅行箱就放在办公室,里面装着日常换洗衣物,只要工程有需要,他随时拉起箱子出发。他善于利用飞机上的时间规划工作方案,待飞机一着陆,就立刻打电话布置任务,联系业务。同事们早上收到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和第一个工作微信,往往是周骏在凌晨一两点钟发来的,这样,既不影响员工休息,也不耽误工作。
“天和号”和“天和一号”超大型盾构机研制成功后,周骏更忙了。
周骏是上海人,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所在的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园离上海只有100多公里,他却常常几个月都不回家。时间长了,同事们都差点忘了周骏也有家庭。
有一次,周骏的父亲因病晕倒,被送往医院抢救,周骏闻讯后紧急赶往上海,与医生商量治疗方案。当父亲从昏迷中醒来后,周骏长长舒出一口气。然后,他又在医院打开了电脑,一边陪护父亲,一边投入到工作中。
有些朋友对此不理解,委婉地劝导周骏:“干事业就必须这么无情吗?”周骏解释:“盾构机是高端装备制造,涉及地质、土木、机械、力学、液压、电气、控制、测量等多门学科技术,研发过程可谓千头万绪。我必须保持一颗专注的心,而且,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事情对于国家意味着什么,不能有任何闪失!”
带领国产盾构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周骏的梦想。11月15日下午,江苏最美人物节目录制在常熟市广播电视台演播厅举行,惊喜的是,远在美国留学的儿子也通过语音向周骏送来祝福,表示会以父亲为榜样。周骏感慨地说:“我很幸运自己背后有温馨的家,有强大的国!”
喜极而泣周骏亲自命名它为“天和号”
在别人眼里,周骏是一个自带光环的榜样,而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其实是一个很枯燥乏味的人,没有太多的特长,但我有一个特点,就是从小不服输,凡是做事一定要做成。”
2010年4月,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在常熟注册成立,周骏受命担任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随即就接下了我国首个复合地质条件下的超大型隧道工程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工程完成名为“南京扬子江隧道”),这也是世界上同类隧道中规模最大、距离最长、水压最高、地质条件最复杂的隧道,堪称超级工程。
使命在肩,唯有破釜沉舟!周骏作为盾构机技术总负责人,面对党旗立下誓言:“就是累死,也要造出中国自己的超大型盾构机。”
从此,周骏带领研发团队吃住在公司,几乎天天早上7点上班,直到第二天凌晨才下班。由于优先建设车间,食堂来不及组建,他和员工们连吃了几个月外卖,直吃得恶心反胃。
周骏对盾构机的研发达到了痴狂的程度,对每一个研发环节都严格把关。中交天和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杨辉回忆,当时团队修改的图纸铺天盖地,堆满整个研发办公室,有的关键部位修改达到60多次。最终设计确认完成后的图纸达6700多张,叠放在一起有几米高。
14个月,420个日日夜夜,最后汇成了长达130米、刀盘直径达14.93米的中国首台泥水气压平衡复合式盾构机,2011年12月交付使用。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复合式盾构机之一。下线之日,周骏这个上海男人喜极而泣,他如同注视着新生的爱子,亲自命名它为“天和号”。
打破了只有德日企业才能制造的神话
进入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远远地就能看到中交天和矗立着一座足有5层楼高的“庞然大物”,造型酷似游乐场里的摩天轮,红、黄、蓝各色镶嵌其间显得柔和可爱。
“盾构机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龙’,地下隧道等城市交通建设都需要用到这样的设备。”对于盾构机的用途,周骏给出了形象的解释,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这台盾构机打破了直径12米级以上盾构机只有德国、日本企业能制造的神话。
可是,打破神话并非易事。周骏至今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他坦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承受的压力和阻力是旁人难以想象的,在一些重大项目上开展创新,要面临不可预估的风险和质疑。
当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项目决定采用国内自主研制的超大型隧道掘进机时,行业里各种反对和质疑声扑面而来:为什么不采用欧洲某品牌盾构机?中交天和能造成超大直径盾构机吗?国产的超大型盾构机能用吗?如果国产盾构机质量有问题,隧道被水淹了怎么办……
超大直径盾构机一直以来被国外品牌垄断着,而大型工程的施工建设出于安全和可靠性的考虑,往往会依赖那些看似技术成熟的国外品牌。
在周骏看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思想在很多人脑海中还是根深蒂固,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大多数科技创新工作者创新之路的“拦路虎”。因此,重大科研项目的创新也需要一定的“试错”空间。同时,科技创新工作者绝不可消极等待。
“天和号”研制使用成功,除了实现技术上重大突破外,更具有里程碑意义,证明了国产大型装备也很可靠,并不比国际知名品牌的差。周骏感召了一批又一批员工,带出了一个个勇攀高峰的研发团队。
周骏告诉记者,自主研发,企业的格局和眼界一定要大!公司自主研制的12.12米盾构机将作为国产盾构机首次应用于孟加拉国公路隧道项目,实现“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造,许多产品已成功进入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