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只有打官司才会需要律师。实际上,随着社会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社会对律师的需求越来越大,通过律师解决的事务也越来越多。
近年来,姑苏区整合发挥全区63家律师事务所和12家法律服务所、778名执业律师和73名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资源优势,建设“五类法律顾问团”,打造专业化、社会化、效能化法治姑苏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广泛服务保障姑苏区“四大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法律顾问团实现全区覆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苏州真是个好地方,谢谢大家的帮助。”当拿到赔偿金时,兰兰对姑苏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了感谢。原来,在半年前,她意外受伤后因为赔偿问题产生了纠纷,生活一时没了着落。
事发当天,兰兰在其租住房隔壁的围墙边上晒太阳。邻居家两名孩子正在围墙边玩耍,不时爬上一旁手扶楼梯还用脚踢扶手和围墙。不巧的是围墙突然倒塌,砸中了兰兰。这一砸,不仅花掉了近2万元的医药费,数月的休息让兰兰失去了经济来源,原本贫困的家庭面临很大的困境。
兰兰出院后,她的家人找到了围墙的主人和两名孩子的家长协商赔偿问题,但是各方对责任划分各持一词,赔偿一时无法到位。兰兰辗转找到姑苏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法律援助顾问律师团的值班律师热情接待了她,了解情况后申请中心当日批准受理了案件。承办案件过程中,律师认真听取兰兰及其家属的陈述,前往事故现场实地了解情况,并向法院申请调取了公安机关保存的调解笔录,研究拟定了周全的方案。最终法院判决被告围墙的主人赔偿兰兰医疗费等各项损失约2万7千元。考虑到两个孩子在楼梯上玩耍的客观情况,孩子的家长也接受法庭的建议,自愿每人补偿兰兰3000元。
这只是众多法律援助案例中的一个典型。为了让更多的居民群众享受到便捷的法律服务,姑苏区精心打造“法律援助顾问”律师团,择优选派业务能力强、办案认真负责的律师开展大厅值班、承接援助案件,为符合条件的本地居民、新苏州人提供法律援助。居民也可以通过“一社区一法律顾问”的服务,随时咨询法律问题。
目前,姑苏区的社区(村)法律顾问团已经实现全覆盖,政府通过组织法律专业人士参与便民法律服务,向每个社区派驻律师,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鼓励、提倡居民多找法律顾问用专业手段解决矛盾纠纷。2017年以来,社区(村)法律顾问团共提供法律咨询意见、开展法治宣传累计人次“双过万”。创新四项工作机制:网格片签约机制,24家律师事务所和3家基层法律服务所签约62个社区网格片;团队化服务机制,明确法律服务团队的负责人和职责,集约资源提升效率;标准化服务机制,实施《姑苏区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标准》,并按照《姑苏区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绩效评分标准》进行绩效考核;大数据联动机制,法律顾问在每个社区(村)建立“法润民生微信群”、活跃用户共达1.6万人,推广“12348中国法网”,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围绕法律援助应援尽援优援目标,建设公益法律服务城乡“半小时服务圈”,组建区法律援助名优律师团,建设医患、劳动、消费、交通、物业等矛盾多发领域法律援助站(点),探索火车站、商圈、大型工地等区域性就近法律援助机制。据统计,法律顾问通过微信群累计发布公共法律服务资讯信息82000余条,以案说法案例3000余条,开展业务交流和重点问题讨论58次,线上开展法治宣传服务246次,提供咨询和援助147人次。自2016年在姑苏区法院开展“律师公益服务岗”活动以来,来自30个事务所的95名公益律师累计提供服务7212人次,2018年至今已接待当事人近千人次。涉及婚姻家庭、借贷租赁等多个领域,强化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应的融合共赢。
姑苏区还积极组织律师广泛参加“法治文化基层行”、法治惠民、法律“六进”等主题活动,形成了“法治姑苏嘉年华”“美好生活·德法相伴”法治文艺巡演、法治灯谜等一批法治文化品牌。
“法企同行”护航实体经济 预防预警法律风险广受好评
“如果不是律师的帮忙,我们可能挺不过那一关。”苏州斯芬克斯食品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幸亏在“企业法律顾问团”的帮助下,挽回了损失,企业才转危为安。苏州斯芬克斯食品公司是一家集巧克力饰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食品生产企业,他的产品以其新颖的设计图形、独特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诀窍在同行业中居领军水平,在行业内具有很高的声誉。2015年,斯芬克斯公司遭遇了一场“知识产权危机”,该公司设计的产品造型、技术资料、模具等,被公司的两名主管盗取,注册同类型公司后,大肆生产侵权产品,公开宣传、低价倾销,其生产的产品从外观到包装与斯芬克斯公司的产品几乎一模一样,致使斯芬克斯公司的销售量骤然下降,损失惨重。无奈之下,斯芬克斯公司将侵权公司告上法庭。江苏蓝之天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团队接案后,积极搜集证据,全身心地投入到案件办理中。虎丘法院作出判决确认斯芬克斯公司著作权、判决对方公司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之后,对方公司仍拒不履行法院判决。2016年11月,法院强制执行过程中,发现对方公司仍然在大量生产侵权产品。蓝之天律师团队经过研究,拟定了商业秘密侵权诉讼同步进行的方案。最终通过长达三年的诉讼、近十次开庭,被告方最终与原告实现了和解,承诺赔偿损失、不再生产侵权产品,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同时,蓝之天律师团队在为公司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多次走访调研,为该公司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言献策,指导公司建立和完善著作权、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为公司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服务保障。
这是“法企同行”活动中众多成功案例之一,姑苏区“企业法律顾问团”充分发挥业务特长,护航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目前,该区已建立24个法律服务团,建立企业联系点37个,帮助解决涉法问题589件。建立企业法律风险反馈和预防预警机制,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风险、矛盾和政策难题,通过区律协网站、12348”“享法姑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社会公开宣传防控举措和法律建议,并及时向党委政府反馈。积极帮助企业完善法人、工会、劳动保障等制度,为重大经营活动提供法律论证,开发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法律服务产品。帮助企业完善经营风控机制,对疑难案件组织专家会诊,以严格合法经营压降违法风险。
全方位参与社会矛盾“大调解”
公共法律服务有效延伸
“如果不是我们耐心帮助当事人积极协商,或许他们家的恩怨会拖累整个惠民建设项目。”律师喻锋告诉记者,正因为律师和人民调解员的积极介入,最终维护了当事人在改建项目中的合法利益,同时还推进了项目的顺利展开。
在茅山塘低洼地改建项目中,位于姑苏区南六弄的陆某房屋被征收,根据政策规定可以购买一套安置房。在征收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产权人陆某夫妻均已过世,虽然陆某在过世前留下了一份遗嘱,但子女们却不买账。摆在律师与人民调解员面前的是三个矛盾难点,一是如何尊重逝者生前的遗愿,二是如何妥善化解子女间多年积累下的恩怨,还有就是如何兼顾残疾人的利益。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律师和人民调解员仔细研究了陆某的遗嘱,发现遗嘱的部分内容是无效的。虽然出现了问题,但是这也成为了解决矛盾的突破口。
因为遗嘱部分无效,所以必须按照法定继承来处理。经过律师、人民调解员多次给当事人分析案情、讲解法律规定,并逐个协商,最后陆某的大女儿自愿将其部分份额赠与给其他兄弟,最终化解了大家常年存在矛盾。
这个成功的调解案件被评为了苏州市人民调解十大典型案件,是众多政府法律顾问助力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个缩影。姑苏区通过打造政府法律顾问团,目前已实现“四个延伸”:一是延伸为行政决策的重要程序,主动参与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对外合同等重大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和可行性研究,对行政案件提供咨询和代理。二是延伸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全方位参与社会矛盾“大调解”网络和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多样化,以专业化有效提升快速定分止争的权威性。三是延伸为维护稳定的重要保障。建设项目律师团队规范协议审查、风险评估、监督履行、协助调解等工作,有效预防、预警和化解不稳定隐患,在虎丘街道征收等多个项目中收效明显。四是延伸为规范执法的重要内容,组织律师广泛参与“331”行动,实施律师驻队为综合执法工作提供全过程法律支持,及时规范执法行为,规避执法风险。(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由姑苏区司法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