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我国重要的“黄金水道”。穿梭于长江上的各类船舶,离不开一个特殊的人群——引航员。今天的《奋斗·亲历者说》,我们带您走进太仓,认识目前全国唯一一名持证的女引航员,她也被成为“黄金水道”上的“铿锵玫瑰”。
太仓港,古称浏家港,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这里位于江海交汇处,是集装箱和外贸大港,每天约有1300多艘次船舶经这里出入长江。
“江尾海头”,水域复杂多变。再加上船来船往,通航密度大。大型海轮航行通过,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碰撞、触礁、搁浅等事故。正是这样一群人,成为了船舶出入长江的守护者。
引航员,通过发出各种指令,指引船舶航行。不仅要总揽全局、熟练掌舵,还要通晓航海、天文、地理等信息。
长江引航中心太仓引航站站长秦文说,有人也称引航员像大熊猫一样珍贵,因为稀少,全国也就2300多名。
技术要求高、培养周期长、工作强度大等特点,让引航员这个职业一直是男性的天下,直到卢萍的出现。
一米六三的个头,背着一个硕大的引航员包,走在人群中,风风火火。卢萍,这位长江历史上的第一名女性引航员,在江面上“穿针引线”将一艘艘船舶安全引向目的港。
长江引航中心太仓引航站引航员卢萍说,她们的使命叫把世界引进长江、把长江引向世界 ,她觉得这个职业特别地自豪和有荣誉感。
1982年,卢萍出生于上海金山,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她对大海有一种特殊感情。2000年,上海海事大学航海技术和国际航运管理专业第一次招收女学生,卢萍一路过关斩将,成为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18名航海专业女大学生之一。
卢萍说,她们是2000级首次招收女的船舶驾驶员,我国航海事业的开放包容才让她有了能够踏入引航事业的机会。
2004年大学毕业,卢萍坚定地将职业目标定为引航员。长江引航中心太仓引航站站长秦文说,作为一名女性引航员,过去在长江里面没有,乃至全国也是非常罕见。当时很多人担心她能不能做下去。
摆在卢萍面前的第一道关,是貌似最简单的上下船。引航员通常由交通艇接送到需要引航的船舶上,两船在江面行驶过程中,要靠引航梯来完成从船舶的上下。
江面上经常是风大浪急,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危险。2005年的一天,还是助理引航员的卢萍,在一次攀舷梯下船时,一下子踩空,直接摔进了江水中。
卢萍说,一方面自己劳累,另外一方面梯子安装得也不是很规范,当时脚一滑手一松就磕到了,头上缝了三四针。休息了一段时间,很快,卢萍就又申请重新上岗了。
长江引航中心太仓引航站高级引航员朱志烽说,卢萍心理调适能力比较强,她的骨子里有那股劲,就是喜欢这个职业。
此后几年间,在经历了800多次登船,10万多公里的航程后,一名成熟、专业的女性引航员渐渐炼成。
卢萍介绍说,1983年5月7日,日本商人号停靠张家港,这是苏州对外开放第一条外轮,引航员上船一个人专门负责靠泊,一个人专门走航道,一个人专门负责英语交流,才能完成船舶的航行。现在引航员都是大学本科科班出身,原来要求三个半人的的工作,整合成一个人完成,引航员一个人上去就代表了一个国家的主权,对船舶进行安全保障。
从业15年来,卢萍登上了一艘艘中外船舶。她和男性同行一样吃住在船上,从不叫苦喊累。曾经有过怀疑的人们也渐渐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卢萍说, 人生本身就是在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在自己的引航职业生涯中一步一个脚印 踏实地前行。
如今的卢萍,已经走上了管理岗位。不过要是遇到恶劣天气,港口需要紧急疏散的时候,她还是要参与引航工作。今年12月,今冬第一场雪后的太仓港,气温在零度左右。这一天,卢萍和同事要对一艘沙特籍危化品船进行移泊引航。
这艘危化品船需要从码头移泊前往锚地,但由于船舶众多,原定一点钟的行程推迟到了两点。卢萍和同事刚上船,这位拉脱维亚籍船长就显得有些焦虑。
卢萍和同事一边密切关注着动态信息,帮助船舶和海事部门沟通,一边安抚起船长的情绪。临近四点,这艘沙特船终于在中国引航员的帮助下,顺利实现移泊。
卢萍说,外国籍船舶其实就是一个流动的国土,第一个迎来他们的是引航员,最后一个送走他们也是引航员。所以引航员又称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就像一个使者一样,和平的使者。
成立至今,太仓引航站共引航船舶7.7万艘次,其中外轮近6万艘次。长江引航中心太仓引航站高级引航员朱志烽说,长江经济带建设,他们自己提出一个目标,就是引航员要做先行军,能够在这个大潮下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以卢萍为代表的这样一批批长江引航员们守卫着长江,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建设保驾护航,向他们致敬。【时政专稿 文朱智红 实习生马依纯 SBS全媒体编辑中心新闻评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