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苏州市人社局的消息,截至目前,全市符合劳动关系和谐标准的企业占已建工会正常经营企业的20%以上,有效带动了全市上万家已建制企业加入到和谐创建的行列,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企业关爱职工、职工关心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据介绍,作为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苏州目前拥有各类市场主体150多万户,从业人员近700万,经济体量大,劳动关系协调任务重。面对新形势,如何广泛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劳动关系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与职工群众协商共事、效益共创和利益共享? 建立健全多方协同、立体推进、示范引领、动态管理等四大机制成为苏州破题的关键。
建立健全多方协同机制,苏州市将“和谐劳动关系创建”项目纳入苏州市委、市政府《苏州市社会治理创新三年行动计划》、《苏州市社会民生改革工作要点》,明确将劳动关系和谐创建工作列入对各地绩效考核的重点目标任务。同时,大力推进企业集体协商,鼓励支持企业依托工会,健全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工资增长和争议调处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立体推进机制注重的是正向激励。瞄准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企业内生动力不足的难点,市人社局会同总工会、工商联、信用办,制定实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联合激励意见,被评估认定为苏州市、县(市)、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享受纳入信用“红名单”、无举报投诉等情况免予劳动保障主动监察和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稽核、特殊工时审批时限延长至三年、符合一定条件工伤保险费率下浮50%,以及作为获得企业家劳动模、“五一”劳动奖章或作为行业协会(商会)会长、监事长候选人的重要依据等联合激励政策。同时,建立健全梯度递进评估认定制度,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
示范引领机制通过载体建设来实现。过去一年来,苏州市一方面以点带面推动区域(行业)载体,提质争创省级示范园区,同时,创新驱动综合试验区建设,推介苏州工业园区“四欠”企业零报告制度,总结高新区在企业建立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站,引进劳动关系法律顾问团参与处理群体性劳资纠纷的试验做法,指导张家港市“1520”法建设省级综合试验区,创新完善“党建保障、防范治理、动态管理、信用奖惩、纠纷化解”五项机制等,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深入开展。
动态管理机制着力点放在规范推进上。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探索引入苏州大学东吴智库进行和谐创建第三方培育指导和综合评估,在省标准基础上制定发布《苏州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园区)评价指标》,明确和谐评价的指标参数、评估流程,共计10个一级指标、37个二级指标。同时,开展评估改进行动,加大审核约束力度,对已评定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每年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进行抽查复核,对抽查中发现企业或工业园区存在违背评估确认标准等重大问题,撤销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或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
截至目前,苏州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数量在全省位居首位。苏州市共拥有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1家,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5家,江苏省优秀(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共计133家,苏州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1645家,建设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2家、示范园区4家,争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目标追求,其内生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为劳动关系的良性运行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有效带动了全市上万家已建制企业加入到和谐创建的行列,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形成了企业关爱职工、职工关心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苏融媒记者 刘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