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日,相城中心城区3#泵站进入试运行;2018年12月24日,相城城区污水厂新改造的离心脱水机进入试运行;2018年12月中旬,全区污水厂智能信息化一期工程进入试运行……近来,相城区域内多家污水处理厂多个改造升级项目均进入试运行阶段。
当前,相城区正充分放大自身区位、交通等特色优势,以高站位规划引领,加速集聚高端产业项目,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同时,不断推动城市品质蝶变,致力打造“生态宜居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枢纽中心、未来活力中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对城镇污水处理及优化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作,各项目通过验收后,可充分满足周边地区及整个相城区污水处理需求,极大改善区域地表水质环境和群众生活环境质量。”相润排水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以来,通过着力落实“一厂一策”,全面推进建设“智慧水务”,地区污水处理能力得到了整体提升。
“一厂一策”助力提标改造
在相城城区污水厂,新改造的离心脱水机运行良好。“原使用10年的带机已经满足不了我们日均处理污泥量50吨的需求,“一厂一策”提标改造以后,日均产泥量能达到100吨/天,即使应对春秋季高峰期也是游刃有余。”处理能力提升后,处理污泥的单位成本也得以降低,按照50吨的日处理污泥量计算,一年可节省成本36万元。
“一厂一策”,是指各污水处理厂围绕工艺、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实际是各污水处理厂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精准施策,进行提标改造,完成“旧貌换新颜”的升级转变。
在位于广济北路的中心城区3#泵站,新的进水格栅等关键设备已于1月3日投入试运行,绿化补植、外墙粉刷等提升站容站貌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除了硬件智能化升级之外,我们还增加泵站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污水泵站‘无人值守、全自动运行、远程监控、定期巡检’的运行维护管理模式。”相关负责人介绍。据悉,2018年,相城区共有10座泵站完成了升级改造,污水输配系统进一步完善,污水收集能力进一步提升。
此外,黄埭、漕湖、澄阳、一泓污水处理厂等,也完成了“一厂一策”改造,目前均已进入全面调试阶段。“本次改造实现了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达标排放,直接排入河道水系的污染负荷将进一步削减。”相润排水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体,向来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为解决这一难题,2018年8月,相城城西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加盖除臭项目。“我们对进水泵房、旋流沉砂池、生化池等池体加盖,并通过加装风管把异味气体抽吸到新建的生物土壤滤池进行处理。”城西污水厂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工程运行后,城西污水处理厂周边区域空气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
据介绍,2019年相城区还将对黄埭、漕湖等污水处理厂等也实施加盖除臭工程。同时,2019年相城区还将重点升级改造三大污水处理工程:城西污水处理厂将扩建日处理8万吨污水处理系统构筑物、漕湖污水处理厂将新建污水处理规模6万吨/天的二期工程、一泓污水处理厂将改扩建及有机废弃物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中心项目工程。同时,通过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相城区污水治理能力。
“智慧水务”实现精准管控
“滴……”相润排水一泓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泓污水厂)的中控平台大厅里响起报警声,值守人员在该厂自控系统的子系统一企一管系统里看到,某企业污水排放的COD指标超过警戒值。“一超过该警戒值,企业排放管网的阀门就会立即关闭,我们也会登陆第三方平台给该企业发送整改通知书。”
总面积47.64平方公里的一泓污水处理厂全年污水处理量可达650万吨,服务人口约9万人。但维持偌大一个污水厂的正常运行,却仅需26名员工。这正得益于该自控系统。这个自控系统由污水厂处理系统、农村独立设施系统、窨井液位系统、泵站、提升井自控系统、“一企一管”系统等五个子系统组成,不仅可以在线监测COD、氨氮、总磷等环保核心数据,还能对现场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借助这一“千里眼”“顺风耳”,一泓污水处理厂整体服务范围内的污水监测情况都能一览无遗。
“目前已经全部采用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可实现全天候无人运转。智能化的管理不仅大幅度缩减了人员配备,还提高了污水处理的精准性。”一泓污水厂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除一泓污水处理厂外,2018年,相城区城西、漕湖、黄埭等污水处理厂的智能化信息系统升级改造也已全部完成;城区、澄阳、望亭等污水处理厂则完成了硬件调试,目前已进入软件编程阶段。
相润排水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升级改造全部完成之后,可对全区的污水处理厂、泵站实现远程控制,对重点排污企业实现24小时监管,对农村独立设施实现全程监控,对污水管网液位实现全方位监控,将推动全区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全区城镇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苏报融媒记者 周澜源 通讯员 戚文丽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