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目前已有机器人骨干企业200多家,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机器人产业。今天(1月16日)上午,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年会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与标准报告会在苏州拉开大幕,来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委员单位、科研院所、机器人制造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集聚一堂,对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标准化研究进展和相关标准的动态开展研讨。
近年来,苏州大力实施改革创新,坚持多措并举,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走智能制造之路,并出台了《关于加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文件,推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王庆煊介绍,苏州是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目前机器人骨干企业已有200多家,包含了机器人本体开发、系统集成、核心零部件,涵盖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初步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形成初具规模的机器人产业。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产业合作的最重要的技术基础,标准之争被经济学家称作“赢者通吃”,谁把握了标准,就把握了市场竞争主动权。苏州大力推进标准化事业改革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1640家企事业单位累计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各类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5038项,其中,已发布国际标准55项。苏州的企事业单位已经承担了91个国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的秘书处。在机器人领域,我市的不少企业也正在主导或参与多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王庆煊表示,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加快国内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的进程,推动国内机器人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协调融合,也进一一步提升苏州机器人企业的标准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