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寒风凛冽,室内温暖如春。送墨宝、文艺演出、派送福袋、捐赠图书……随着春节临近,苏州工业园区的文化惠民活动也迎来了热闹的小高潮。“木刻年画、昆曲评弹,这些苏州特色文化让我与城市更加亲近了,同时也感受到了园区对我们的关爱。在这样的鼓舞下,我们会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城市建设,为园区梦助力。”在2019园区“春风行动”现场,城市一线建设者们如是说。
近年来,园区在加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同时,还将“文化兴区”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全力打造园区文化高地。各类文化惠民载体加快完善,高雅文化、群众文化两翼齐飞,公共文化三级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区域“文化网”越织越密。2018年,园区群众文化蓬勃开展,累计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活动200多场,“春风行动”“金鸡湖大舞台”“广场健身舞蹈大赛”“歌唱器乐大赛”等品牌活动持续火爆,文化的繁荣发展成为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新引擎。
“春风行动” 送文化到基层
1月10日,以“新春纳福·把爱带回家”为主题的2019园区“春风行动”启动。活动走进轨道交通园区5号线建设工地,以新春纳福和文艺汇演的方式,为奋战在一线的城市建设者们送去文化与祝福。
“春风行动”是园区每年岁末年初举办的一项文化惠民活动,已持续开展多年。为了多层次、多方位、多视角地呈现文化盛宴,今年“春风行动”策划团队精心编排,将陆续走进各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以送演出、送讲座、送展览等丰富的形式,为居民送上70余场文化盛宴。以文化暖人心,让所有园区人共享城市文化繁荣成果。整个活动将持续2个多月。
技能培训 更上层楼促提升
2016年末,园区首期群众文化技能培训班启动,开设了歌唱、舞蹈、声乐、表演等培训课程,为基层社团成长打开了“绿色通道”。“在基层社区,居民学习歌唱、舞蹈等往往是通过自学,没有专业渠道。基于这一现状,我就想到以集体组织的形式,依托社会力量购买服务,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对居民进行指导,帮助大家提升文艺修养。”经过三年的稳定运作,培训班成效初显,文化馆负责人李明对此颇为欣慰。
目前,园区拥有600多个文艺社团,成立于2016年的灵舞团是一枝新秀。经过文化馆的发掘、扶持,灵舞团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飞速成长,并在2017年和2018年两届园区群众广场健身舞蹈大赛中获得中老年组一等奖和二等奖。“发展过程中,由文化馆主导的各种条件扶持和技能指导具有重要作用。譬如,我们每周三次在文化馆练功房训练、从技能培训班‘取经’、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进行展示……正是有了这些文化便利,作为新苏州人,我对园区的爱也越来越深了。”灵舞团团长龙梅对园区的文化环境赞叹不已。
除了开设普通班,该技能培训还在2017年增设“大师班”,特别邀请业界大咖坐镇,助力专业提升“更上层楼”。据了解,刚刚收官的第三届技能培训班为期两个月,累计进行了187个课时,共设有12个普通班和3个大师班,来自街道、社工委的骨干力量以及各社区文艺骨干共422人参加了培训。
服务配送 将文化营养输送到位
日前,园区公共文化中心正式成立,整合“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资源,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全区文化资源聚集、强强联合的优势,持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转效率,努力满足老百姓多元的文化需求。
在李明看来,三馆整合后将实现业务的相互借鉴和帮助,有助于取长补短,提升服务,实现1+1+1大于3的效果。在推动群众文化繁荣的路途中,李明将文化馆的团队比喻为“引导者”:除了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更要为每一株“新苗”输送文化营养,让它们得到持续的培育和历练。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的一年,文化馆将继续响应号召,把服务更加下沉到社区。李明表示:“我们会更多地聆听社区要求,由百姓‘点单’;同时,借助三级公共文化体系的力量,让‘文化配送’有所突破,让百姓对于文化服务的接收更加便利”。(严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