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我市各大公墓陵园迎来了356.5万人次的扫墓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代客祭扫”遭遇滑铁卢。记者从“苏州为数不多提供这项服务的墓园了解到,从2017年至今,每年“代客祭扫”只有零星几单,这个清明小长假里这项业务更是无人问津。
半小时收费在680元
受众多为年长者、孤老等
4月5日上午,记者见到张秀萍时,她正在吴中区木渎镇的凤凰公墓主持一场落葬仪式。仪式在轻音乐中进行,整个仪式庄重而肃穆,墓碑前摆上了精致的鲜花和水果。家属在张秀萍的引导下,情绪平静地送亲人走完最后一程。“今天我们同时有五场落葬礼仪式。”张秀萍说。
张秀萍所在的木渎山陵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负责木渎镇所有公墓的管理。2017年,在落葬礼仪等服务之外,山陵文化又推出了“代客祭扫”服务。
代客祭扫,顾名思义是由于时间或空间等原因,部分逝者亲属不能到场祭扫,而花钱请人代为扫墓的行为。张秀萍从事“代客祭扫”服务两年多,她告诉记者,通常他们接到订单后,会根据客户需求准备供品等。祭扫服务人员一般由三个人组成,一个人拍照、一个人录像、一个人负责祭扫。祭扫人员会打扫墓碑、摆放供品、鞠躬献花等,整个过程持续半个小时左右,全程摄影摄像,而后刻录成U盘寄到委托人家中,或直接发送到委托人邮箱。记者了解到,这样一套标准化的服务,每次收费在680元左右。
然而,与山陵文化每年400场左右的落葬仪式服务相比,“代客祭扫”业务量显得“惨淡”,2017年一共接单5场,2018年是4场,2019年至今完成6场,今年清明小长假接单量为零。“我们推出这项服务的初衷是便民,实施了两年多,受众群体是很有局限性的,但确实有需求。”张秀萍告诉记者,找他们“代劳”的客户大多是年长者、孤老、常住海外的。她依然记得2017年接的第一单“代客祭扫”,委托人是一对年过八旬的上海老夫妻,想要到苏州祭扫祖坟,但碍于腿脚不便,子女又不在身边,无法成行。在网上了解到他们的这项服务后就预订了。“我还记得那家人的祖坟在七子墓区接近山顶的地方,在大夏天,我们提着供品上山,脸上的防晒霜都化了。”张秀萍说,虽然与逝者非亲非故,但受人之托,那就是一份信任,他们怀着尊敬的心情,尽力做好每一次服务。“清明前,我们在广场上做宣传时,来询问代客祭扫的人明显比往年多了。”她说,“代客祭扫”毕竟是新生事物,很多人还是持观望态度。
有人觉得便利也有反对质疑 “代客祭扫”能否寄托哀思?
今年3月底,在深圳工作的杨女士,就通过电话联系了山陵文化,希望委托他们代为祭扫她爷爷奶奶在凤凰墓区四工区的墓地。“清明前后,正好接了一个大项目要飞国外,实在抽不开身。”杨女士说,墓园提供“代客祭扫”挺方便的,服务也很用心,弥补了亲人不能亲自祭扫的遗憾。
“代客祭扫”有人觉得便利,也有反对质疑声。4月4日晚,家住园区的唐女士连夜开车赶回泰州兴化,为的是清明节当天能到祖先坟前鞠躬敬拜。“像我们这些新苏州人,春节可以不回老家,但清明节一定会克服万难回去的。”唐女士说,清明节当天,家族要举办盛大的祭祖仪式,家族的成员都要在场,一个都不能少。
记者调查了多位新苏州人,大多与唐女士持相同观点。一些人表示,一般清明当天不能回老家的,也会提前回,就算没空,也要派别的家人代表。
记者清明节在多个公墓看到,扫墓客中不乏年迈者,有的人拄着拐杖,甚至坐着轮椅在子女的陪同下,在逝者的墓碑前寄托哀思。“我老伴去世10年了,只要我不是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我肯定每年都来,就算只是看一眼也好。”今年85岁的王阿婆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苏州首批社会工作督导覃小珊表示,子孙亲自给祖先扫墓,在坟前摆上瓜果供品、供奉香烛、诉说哀思,是一种祭奠仪式,更是情意的表达。通过亲历扫墓仪式,子孙们不仅对祖先表达哀思和敬意,借此机会与亲人团聚、回顾家族发展,这在维系家庭观念、强化家族认同感和代系传承上起到很大作用。她说,出于传统观念,亲历亲为扫墓,方能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诚意。找人代为扫墓,虽有扫墓其形,却无扫墓其神,或有走过场、应付敷衍的嫌疑,引发内心歉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