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昆山城南圩青淞湿地红了起来,很多游客前往踏青游玩。说起来,城南圩青淞河原来可是一条黑臭河道,在河长制推动下,昆山市以高新区城南圩为试点,开展圩区一体整治,岸上整治和自然恢复并举,再现碧波荡漾,为苏州新添一踏春打卡地。
昆山市属于平原河网地区,水系发达,多年来形成了以圩区为单位的防洪体系。圩区具有对外部相对封闭、内部水流相对静止的特点,圩内水体“交叉”污染、流动性差成为水环境治理面临的新挑战。城南圩面积5400亩,圩内共7条河道,总长5.12公里,其中大同中心河、佛塘江、青淞中心河、西湾泾为骨干河道,居巷港、江浦河、外厍生产河为调节河道。区域内共有3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约为31100人;2所学校,师生2600人;56家企业,主要以电子机械公司为主。
沿线管网混接、污水入河,河道水系不畅,河岸违章建筑污水直排,生态系统脆弱是区域河道黑臭的主因。整治前河道水质常年为劣Ⅴ类,部分河段氨氮浓度时有超过20mg/L。
自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昆山市落实市镇村三级河长全覆盖,因地制宜编制“一河一策”、“一圩一策”、“一村一策”等治河行动计划方案,持续开展河湖生态治理,全面改善河湖水环境。昆山市以高新区城南圩为试点,开展圩区一体整治,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整治采取分段抽干河道方式,排查入河排污(水)口,观察晴天仍有污水流出的排口,查清来源。对圩内雨水井和污水井进行逐一排查,通过QV、CCTV等先进检测手段,追根溯源,排查市政、企业、小区等管网现状。开展河道蓝线范围内违章建筑普查,调研水系调度现状。根据摸排情况制定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据悉,通过排口排查、管网监测确定非法污水排口,予以封堵,共永久封堵非法排口24个;查清90处混接点,其中市政混接点7处,企业混接点83处,并全部完成改造;逐一约谈违章建筑业主,下达违法告知通知书,限期自行拆除,共拆除违章建筑32处,面积4500㎡,恢复蓝线4.8km、面积56亩;新开河道沟通圩内水系,新开河道长约480m,同时增设循环泵三台,流量180m/h,营造圩内水体流动;利用河边闲置地块建设6个湿地,提升圩内水体的环境容量,湿地总面积共计188.5亩,其中水面面积40.6亩;投放水生动物和微生物载体,恢复自然状态的水体生态系统,共投放螺丝100公斤、河蚌约2000只,抛石500吨。
此外,昆山河长办还聘请专家团队驻场工作、全过程跟踪,进行保姆式的技术指导和服务,避免了走弯路。整治全过程靠科技收获了成功。沿河布置采样点,每天进行水质检测和分析讨论,每一个决定都建立在准确的水质数据变化分析基础上。整治全过程靠数据支撑了决策。
整治后城南圩7条河道根据水质连续监测报告显示全部达到Ⅳ类,形成河道水体交换、河道湿地水体交换双循环,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得到有效恢复。为此,江苏省水利厅特别点赞:“能够利用沿河腹地、近河空地等,融入海绵设计理念,打造具有储水、活水、净水功能的景观湿地,提升河道自我净化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苏报融媒记者 惠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