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涛
1949年4月27日,苏州宣告解放。千年古城从此翻开了新篇章。
70年时光悠悠,当年的战场和城市,早已改变了模样。最近,记者重走解放之路,听亲历者讲述峥嵘岁月的斗争故事。
纪念碑高耸
记录波澜壮阔的渡江战役
第一站,记者来到位于张家港市西北郊,长江作业航道与主航道之间的双山岛,这个岛由江中的沙洲涨积而成,全岛面积约20平方公里,是一片横卧于长江之中的静谧绿洲。
在双山岛上沿着环岛路往西步行约5公里,能看到一座面向长江的纪念碑矗立在路边,碑上是一行大字“双山渡江战役纪念碑”。纪念碑造型是一艘横渡长江的战船,最前面是剑指江南的战旗,战旗两边雕塑的是奋勇向前的解放军指战员;后面是奋力划桨的民工,再后面是粮食、柴草。与记者同行上岛的游客赵勇说,这座纪念碑是70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渡江战役留给这座静谧小岛的痕迹。
登岛突击战
拉开解放苏州序幕
70年前,这里曾上演了一场激烈的登岛突击战,拉开了解放苏州的序幕。
双山岛作为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东线要冲,常驻国民党守军3个排,60余名官兵。之后为巩固防线,守军又加强为2个营七八百人。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1日晚,国民党军江阴要塞7000余名官兵在中共地下党员率领下战场起义,打开了国民党军队长江下游防线的重大缺口。我第三野战军第29军85师253团一营一连、二连和二营四连指战员在当晚登陆双山岛。在岛上群众和地下党武装的配合下,与敌守军激战一夜,共歼敌50余人,俘虏400余人,于22日黎明解放全岛。
渡江亲历者回忆
为防空袭乘船夜渡 抵岸后冒雨奔袭苏州
当年参加双山岛登陆战的亲历者如今已经很难找到。几番周折,记者见到了渡江战役时受命接收江南国民党政权警察机关的两淮南下干部总队公安大队干部,今年98岁的朱守龙,听他讲述他渡江时的故事。
1949年4月中旬,他和战友一起由白蒲出发,经海安、如皋、泰兴、黄桥直抵江边八圩港参加渡江战役。他说:“4月25日深夜,我们乘木船渡江,第二天凌晨四时许,船抵长江南岸江阴下港镇。因江边没有码头,江面上还有敌人海军军舰活动,大家赶紧下船涉水上岸。到了岸上,大家发现当地群众因为躲避战火已纷纷逃离家园。上级传来命令,奔袭苏州!我们迅速打起背包出发。”
朱守龙所在的队伍,于4月27日晨冒雨到达了苏州阊门外,后来他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公安战士。
缅怀英烈 后人重返昔日战场 找寻历史留下的踪迹
战斗胜利了,有许多的解放军战士牺牲在了这场战斗中。据参加战斗的253团二营副营长印伯伦后来回忆,仅他带领的二营就伤亡43名。有的烈士牺牲后,遗体在战斗中被滚滚的长江水冲走了。战斗结束后,大家只找到了11位烈士的遗体。人们在解放后的第三天,把烈士安葬在了岛上三圩。新中国成立后,双山人民曾在南闸渡口修建了烈士纪念碑,后来被搬迁至张家港市烈士陵园。在2011年新的江堤建好后,金港镇人民政府又重建了高达十五米的渡江战役烈士纪念碑。
战争的硝烟已随着江水滚滚东去,如今的双山岛已经被开发为旅游区,岛上阡陌纵横,池塘密布,绿树成林,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是很多游人到张家港旅游必去的一处景点。上岛的唯一交通工具是渡轮,从渡轮的顶层俯瞰双山岛,岛上分外安宁,一片岁月静好。
赵勇说,他祖父是东北人,作为第四野战军的一名排长,曾参加渡江战役,亲历解放武汉。他的父亲、姑姑都出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之前我去了江阴要塞黄山炮台旧址,现在又找到这一处旧战场。这支解放双山岛的英雄部队,有很多指战员牺牲了。如今重返昔日的战场,我希望用行走的方式,去找寻那个年代的真实故事,追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
又一艘渡轮靠岸,闸门打开,人们涌上双山岛。来到这里,他们中的很多人就像赵勇一样,希望能够寻找到70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场激烈战斗的遗迹,追思那些倒在黎明前的英勇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