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苏州一小区电动车库突起火灾,94辆居民电动车“火烧连营”被烧毁。事故发生后,市331专班会同公安、消防等部门来到现场进行了彻查。
作为市民日常生活最为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大市范围内拥有量已超过750万辆。如何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电动车充电怎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连日来,记者跟随市331专班电动自行车整治组采访调查。
事故回放:苏州一小区94辆电动车被烧毁
今年4月25日11:35许,苏州一小区居民楼旁的电动车、自行车库突然发生火灾。有目击者反映,起初看到车棚里两三辆车起火,但火苗伴随风势很快蔓延开来,瞬间让整个车库“火烧连营”,所幸消防队员及时到场将火扑灭。经统计,共有94辆电动车被烧毁,居民放在外围的部分车辆也被殃及。目前,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
火灾发生后,市331专班来到现场进行调查,发现发生事故的这个非机动车库,存在硬件老化及管理缺失等诸多问题。据了解,这个非机动车库建于2016年,充电桩均为连成一片的老式充电桩。而且小区车辆总数较多,停车密度很大,并不符合0.8米的停车间隔标准。
此外,市331专班还发现,非机动车库监控设置不合理,一个监控未通电,另一个监控在火灾中被烧毁。而且被大火烧毁的现场也只设置了泡沫灭火器,电动车起火火势蔓延较快,普通泡沫灭火器难以起到作用。
在事故发生小区,面对被烧成一片废墟的火灾现场,社区紧急行动起来,对小区内其它非机动车库进行了改造。不仅车棚改造成玻璃钢瓦,安装了带有断电保护装置的智能充电桩,并在车棚顶部安装了悬挂式干粉灭火器,一旦温度高于65度,会自动喷洒,及时灭火。
迅速整改:多项措施严防电动车充电隐患
记者从市331专班电动自行车整治组了解到,不仅仅在这一小区,前不久园区一家企业也曾发生过电动车充电棚火灾,烧毁多辆电动车,暴露出一些地方在电动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隐患。
市331专班工作人员高健告诉记者,从前期调查来看,之所以电动车火患频频发生,普遍存在老旧充电设施改造不及时、充电设施缺乏断电保护功能、消防设施配备不齐全、视频监控安装不到位、缺少配套保险服务等方面。为此,市331专班紧急出台《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工作意见》,严防各类电动车充电隐患。
高健介绍说,电动车火灾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为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由集中充电造成的“火烧连营”事故,将火灾损失及影响降到最低,电动车充电设施应配置简易喷淋、干粉灭火器、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等消防设施器材,以及24小时远程视频监控装置,停车位须按《车库建筑建设规范》中电动车的尺寸要求布置。物业或社区要安排专人定时开展安全巡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隐患。
其次,社区、物业等相关建设管理单位,需为电动车充电设施购置保险服务,解决电动车在充电过程中发生火灾、失窃等事故导致的纠纷,保障事故导致的第三者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2019年年初,市专班已下发电动车交、直流充电设施两项团体标准,明确了电动车充电设施类产品的技术、功能、安全及环境标准,今后我市在新建电动车充电设施时,将严格按照这些标准执行,对于老旧充电桩尤其是无自动断电及过载保护功能的,要优先列入被改造计划。
共同发力:助推职工电动车“满电回家”
今天(5月15日)上午,记者在太仓市浏河镇三樱包装有限公司看到,工厂职工将一辆辆电动车整齐排放到非机动车库内。插好充电器,再在旁边的智能充电桩按下对应序号,很快电源就接通了。
太仓浏河镇331专班民警郁骏告诉记者,这是响应上级号召,在这家台资企业推行的“满电回家”工程。2018年6月,当地政府“买单”购买了8台电动车智能充电桩,企业负责日常用电费用,免费为职工电动车充电服务。政府、企业、职工三方发力的结果,让工厂、居民家中发生火灾的频率,一年下降60%左右。三樱公司管理部科长邢磊算过一笔账:每天有上百辆职工电动车需要充电,企业每月付出2000多元电费,一年就是近3万元。由于智能充电桩均带有自动断电装置,职工每天下班后,都可以“满电回家”,并不需要到家再充。
据了解,“满电回家”工程已在太仓、吴江等地试点推广,下一步苏州将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展这项惠民工程,当地规划及城管部门将按照相关规定,为单位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提供指导和服务。
目前,市331专班已加强对各地区电动车充电设施的督导检查,对工作不力、问题突出的地区,将通报批评,限期落实整改;对因电动车引发的火灾,特别是发生在室内公共区域的火灾事故,依法从严从重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苏报融媒记者 方方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