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国际博物馆日。近年来,曾经高冷的博物馆,越来越受到市民喜爱,甚至一些博物馆被年轻人称为“网红”博物馆。“网红”博物馆究竟红在哪?“网红”背后,又留给我们哪些思考呢?
金石之声、魅力光影,水塘碧波盈盈,芦草交相掩映,这里便是最近走红网络的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五一期间,这里日均游览人数超过5000人。
很多游客表示,金砖博物馆的整体设计风格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习惯,特别适合当下流行的朋友圈晒图。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工作人员沈梦婷说,这个墙面是很干净的白色,外加勾勒了几笔黑色的线条,很有江南水墨画的感觉。现在很多人喜欢把它作为一个背景。
而位于东北街的苏州博物馆,可以说是苏州最早的网红博物馆,粉墙黛瓦、以壁为纸、以石为绘,从2006年开放至今,苏博一直备受游客青睐,成为来苏游客重要的打卡胜地之一。
苏州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钱兆悦介绍说,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它和我们东侧的老馆区、忠王府的古建筑群,应该说是交相辉映,共同为游客和观众创造了一个传统与现代、中而新、苏而新的独特文化景观。
在记者采访的游客中,因为建筑设计而来的要占到50%,为了看文物而来的只占30%,两者皆有的占20%。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本台特约评论员袁牧说,年轻人愿意去参观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因为一些非博物馆功能以外的其他的原因。比如说建筑设计,以及它的城市和环境空间。如果纯粹把博物馆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去参观的话,这的确不是博物馆建立的初衷。
专家指出,年轻人愿意去博物馆“打卡”也是一件好事,接触了文化,才有可能爱上文化,但在年轻人打卡之后,如何真正发挥博物馆本身传播文化、启迪智慧的功能,更值得思考。
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博物馆是沟通文化的桥梁,面对当前年轻人追逐的热潮,博物馆更要抓住机会,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让人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
苏博近年来一直在致力于提升服务,让游客从关注博物馆的建筑到更多地关注文物本身。目前,他们每年都会策划近20个原创展览,并配套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文化讲座,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和游客的文化需求。此外,他们也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游览方式。
有游客就表示说,这是个移动的智慧导览器、解说讲解,就像一个导游一样,觉得很好。他可以自动定位你在哪个位置,自动给你播放对应的讲解的内容。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可能进来就看一眼就走了,但有这个,可能更多愿意去了解它的内涵。
苏州博物馆文创商店店长吴艳说,这个是唐寅泡,是一款以唐寅为造型做的花茶,有四种口味。这款是比较畅销的秘色瓷莲花碗的曲奇饼干,是以镇馆之宝秘色瓷莲花碗制作的一款文创产品。
在苏州博物馆内,文创商店是最吸引游客的地方之一。这些以馆藏文物为特征的实用生活产品,不仅文化气息浓厚,而且创意十足,深受游客喜爱。
苏州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钱兆悦说,通过文创产品走进大家的日常生活,让大家在生活里面来感受苏州传统文化的美丽和它的精妙之处。
仅去年,苏博就开发了文创产品107款,销售总额达到2073万元,同比增长41.8%。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本台特约评论员袁牧说,如果能够把自己的文化的宝藏挖掘出来,把它融合到产品当中做一个文创的开发的话,不仅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样也让游客、让观众在学习了博物馆知识的同时,能够带回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在于,文创产品可以润物细无声的让人们爱上创意设计。
事实上,为满足市民对博物馆多方面的需求,苏州正在建设苏州博物馆西馆。西馆将突出苏式传统文化开放式体验,并打造国内首家博物馆学校。
作为新的“网红”博物馆,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也正在思考如何让游客从“拍照打卡”到“文化打卡”。
画面中是一群来自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一学生,此次学校研学活动特地选择来到了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通过展品一步步了解金砖制作的背后故事。
取土、炼泥、制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们根据刚刚展馆所学,开始亲手制作金砖。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生彭玮伦说,先了解一下它历史做法,然后自己再体验一下。可能跟之前在展板上看到的会有一些不同的感受。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研究室主任沈泉男说,把一个砖的过程再现出来, 看看砖怎么生产的,甚至可以自己动手搞两块小的砖。传播金砖文化、传播金砖的那种匠心精神,这个可能是最主要的。
苏州博物馆研究员沈建东说,现代人更多喜欢参与,然后探究结果。你可以沿着现代人的心理去设计一些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走进去接受教育。体验感,不用说教的方式让大家强迫接受,而是要不知不觉娱乐的情况下,接受你的东西,会更容易接受。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据统计,去年全国博物馆参观人数突破10亿人次,这也意味着,在文化振兴之路上,博物馆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博物馆热日益升温的今天,我们更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满足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不断传承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