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水氢汽车”事件逐渐发酵,随着媒体抽丝剥茧,包裹在这辆“神奇小汽车”上的高科技外皮正在一层一层被剥开。虽然真相和结局现在尚难定论,但是这件事情暴露出的,是在科技创新上太过急迫心情,这足够引起我们的警惕。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水氢汽车”并不能百分百定义为骗局。因为他的技术是真实存在的,水解氢也是一个科研上确实研讨的话题。但是,真实存在的技术,并不意味着一定就能产业化。“水氢汽车”所利用的技术,基本上就是先电解水产生氢,然后用氢来发电。车轱辘话说来说去,让人有一个巨大的疑问:为啥不直接用电?
庞青年始终不愿意回答成本的问题,媒体则拿出了业内对这个成本的测算。事实上,这种方式虽然可行,但是成本过高,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早几年俄罗斯团队在经过论证后就放弃了这种“水氢汽车”。现在很多地方在研发的“水氢汽车”并不是这种技术,而是另一种更加复杂的氢能源利用方式。而据业内说法,更复杂的技术至少在五年之内是不可能实现产业化的。
“水氢汽车”或者我们称之为“氢能源汽车”的确是新能源利用的一个方向,也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埋头苦干的目标。但是,这种研究目前还处在摸索阶段,产业化之路是漫长的。南阳“水氢汽车”从表面上看是一个不成功的项目操作,但是深层次而言却是一种科技创新上的急躁心情。从长远来看,更让人担心的是,这次的曝光,会不会影响整个新能源汽车布局,令产业前景蒙尘。
当年的“汉芯事件”,就是一个类似的事件。芯片制造这样的高科技项目,说成功就成功了。全民上下沉浸在一片欢快之中。但是,很少有人去思考,缺少沉淀和积累,没有任何基础,科技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科技创新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常说科技树,科技就如同一个大树,既有根深也有叶茂。没有地下庞大的根系支持,想要开出顶上的花朵,那是不可能的。科技创新是需要时间的,这种时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不是说,我们需要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各种高科技就会如同雨后春笋般长出来。不管到什么时候,我们都要遵循科技发展的规律来办事,揠苗助长出来的绝对不是高科技,只能是镜花水月。(苏报融媒评论员 庞㕻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