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子女的都想好了,充分尊重两位老人的意见,支持他们志愿遗体捐献。”昨天(6月有2日)上午,来自东北的欧阳女士特意来到姑苏晚报,向记者动情说出了一番话。
欧阳女士告诉记者,她的老父母欧阳奎、谢富宝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如今都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现在都住在苏州颐康护理院。老父母以前家住苏州山塘街,1950年结婚后,为响应祖国号召来到大连化学工业公司工作,1976年又调到辽宁盘锦。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欧阳老夫妇始终相濡以沫。四个子女也挺孝顺,尽管老大欧阳女士在东北大连,两个弟弟在北京,一个妹妹在苏州,天各一方的他们经常通过各种方式对二老嘘寒问暖。
大约5年前,欧阳老夫妇一同来到苏州定居,按照老人的意思,起初入住彩香二村养老院,后来又转入苏州颐康护理院。颐康护理院院长缪新龙告诉记者,欧阳老人是个挺有生活情趣的人,平时不仅爱写写书法,还喜欢吹口琴,护理院老人都喜欢跟他聊几句,几乎成为护理院里的“身边一宝”。而欧阳的老伴身体大不如以前,现在只能整天躺在床上靠人护理。
不久前,欧阳老人在就寝时不慎摔了一跤,导致身上三处骨折,在医院历经4个多小时的手术才转危为安。在病床前,欧阳老人对前来探望他的子女说,其实他和老伴早就商量好了,准备百年之后将双方遗体志愿遗体捐献,选墓地之类的“身后事”,既没必要也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浪费。
欧阳女士说,起初听老爸这一席话,他们做子女的心里都很震惊,可经过老人语重心长的一番劝导,他们总算理解了老人的苦衷,开始积极支持二老的想法。从上周开始,欧阳女士的两个弟弟就积极联系市红十字会,提交二老的捐献遗体申请,并填写《公民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该表要求志愿者本人签名,同时获得其子女、配偶或其他亲属同意并签名。之后,捐献遗体作为本人遗嘱的一部分,还需要到市公证处进行公证手续。
得知子女这几天都在遵从他的遗愿四处奔波,还在住院的老人欣慰地笑了。欧阳女士告诉记者,老父母能够在生前就立下遗嘱,并积极履行志愿捐献遗体申请,这让他们做小辈的很感动。在二老的精神感召下,欧阳女士决定回到东北大连后,也准备和爱人商量,积极加入遗体捐献的志愿者队伍中。“老人给我们做了移风易俗的好榜样,我从心里永远敬佩他们!”
【延伸阅读】
苏州遗体捐献者知多少?
截至今年4月,苏州已实现捐献遗体648例,器官64例、角膜274例,成功挽救了179个器官衰竭终末期患者的生命,使得534名角膜重症患者重见光明。
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遗体和器官捐献事业在推进城市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率先在江苏全省出台了捐献暂行办法。苏州市遗体(器官)捐献曾荣获省政府第二届“江苏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等表彰。为积极响应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更好地动员和凝聚志愿服务力量,深入推进遗体器官捐献事业,在近百名志愿服务骨干的基础上,成立了苏州市红十字会“生命之念”捐遗志愿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