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企创新,人才驱动,如何从千千万万的人才中找到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有用之材?近日,吴中区出台新政,打破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评审“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机制,真正让实用的“土专家”成为“技术大咖”,做到能者有其位。同时,该区还出台包括富有“弹性”的区级科技企业家遴选方案及激励措施,这在苏州大市范围尚属首例。
位于吴中区越溪街道的苏州优德通力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测试、出口排水设备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昨天,在其子公司——优得精智装备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偌大的车间内竟然看不到一个人,水泵的装配完全依赖于机器人操作,而且可以同时生产多个品种的产品。而研发这一生产柔性组装系统的,就是现年59岁的张洁,虽然只有本科学历,可他至今已带领团队申报了20多项国家专利,其中有4项取得专利证书。他因此被公司委以重任,担任子公司负责人。“我一直在产品研发一线,从事项目研发、自动控制、工业控制,还有工业现场机器的控制等。这次我们做无人生产线上的这一块,也是我来领头做这一个方案。”张洁说。
曾荣获“全国优秀水利企业”称号的苏州优德通力科技有限公司,现拥有一支由博士、硕士及外部专家组成四十多名的研发团队,而在几个关键部门和子公司的领导岗位配备上,类似张洁这样通过不拘一格选拔出来的竟然占到80%左右。公司负责人王晛介绍说,“类似这样的人才,虽然学历职称不是很高,但工作经验和一些思维方式确实是领先于其他人的,对我们公司带来的价值非常大,甚至超过了一些博士、硕士。”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为鼓励更多的企业打破身份界限,不拘一格地选拔和使用人才,近日,吴中区围绕聚焦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生物医疗及大健康等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专门出台了《东吴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实施细则》和《东吴科技企业家计划实施细则》。设创新领军团队、创业领军人才、创新领军人才三类,分别设定人才评审标准,打破人才评审“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机制,打破以往看人先看“职称”、“学历”等方面的窠臼,强调人才的“现引现用”;并提出富有“弹性”的区级科技企业家遴选方案及激励措施,对获认定的科技企业家,可享有学历深造、素质提升给予学费补贴,享受子女入学、医疗照顾、意外保险、健康体检等生活待遇。
吴中区科技局副局长秦铮表示,“因为不唯了以后,第一个就是把蓄水池放大、把赛道拓宽,大家都可以来跑一跑;第二个,就是最核心的科技企业家政策,因为企业家也是非常稀缺的人才资源,所以政府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通过社会化资本的引才,对企业家人才的重视,真正地让企业和政府形成一种新型的政企关系,然后把最为需要的科技、产业导入到已经在进行经营的企业中,来迅速地进行对接并产生火花,最终达到多赢、一体化战略。”
据了解,今年4月中旬,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出台了优购房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对符合购房条件的企业及相关人才,经认定后给予优购房实际销售价格20%-30%不等的折扣奖励。
引进人才是为了给人才一个施展手脚的天地,也是为了让人才能够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为苏州的各项事业发展增光添彩,在这样一个最终目的驱使下,需要不拘一格地引进人才。不过,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对人才的衡量也要把握好一个合理的尺度。苏州科技大学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陈俊梁教授认为,如果对人才仅靠奖项和学历等来进行考察,是远远不够的,这只能作为其中的一个因素。然后再进行分析,他的研究方向跟苏州的产业布局等是否契合,最后做出是否引进这样一个决策。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肯定会存在信息不对称,也可能引进的不是人才甚至是歪才。
“所以,在引进人才的后续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服务人才,能够让他们在苏州安安心心地施展才华,同时也要建立一种人才退出和评价机制,通过跟踪回访,对确实不符合人才标准和条件的,根据事先的约定使其合理退出。”陈俊梁建议。
人才竞争力如何是地区或单位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成效的综合反映。去年,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选取13个设区市、41个县市、44家国家级园区、713家工业企业、49所本科院校和89所高职院校进行了人才评价,收集24万个原始数据纳入计算,4.4万个基础数据进入最终评分,最终形成2017年度《江苏省设区市人才竞争力报告》。报告显示,江苏13个设区市人才综合竞争力排名分别是,南京、苏州两市为A类,人才综合竞争力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继续领跑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