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不合理的用眼习惯,近年来我国眼科疾病高发,而眼睛又是人体最精密的器官之一,动手术的难度非常高。在苏州,有这样一位科研工作者,用了十六年深耕眼科光学成像领域,研发的新型设备就像给医生增加了一双“透视眼”。他就是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医用光学技术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史国华 。
手术显微镜下,一把手术刀正在切割一只猪眼球的表面。这是一台人类青光眼的模拟手术,但与现行手术不同的是,显示器上不仅有手术实况,右下角还有一个小窗口,黑白画面里呈现的是手术刀切割组织的截面图。
史国华说, 用了他们这种技术之后,人们就可以看到这个刀头在往深度方向切割的具体位置, 包括它的深度信息。这样可以确保手术操作过程中更加精准精确 。
不仅如此,这套系统还能实时展现人体组织内部3D效果图,相当于医生在手术全过程中,拥有一双X光眼,把手术部位从里到外看得清清楚楚。为了研发这套“视网膜自适应光学共焦成像仪”,史国华带领科研团队前后经历了十六年。依靠扎实的专业功底,又耐得住寂寞,史国华在科研上取得了越来越多的突破。2015年,他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在政府大力支持下,他的团队已经成功自主研发十多款医疗设备,申请了20多项专利。目前史国华研究的这套眼科光学成像系统,已经通过国家动物实验和伦理审批,预计今年底就将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史国华谦虚地说, 要把一件事情做彻底是最难的。从2003年开始决定读研究生,到现在为止,他的研究方向始终没有变过,也算是在这个小的领域做了一点点小的成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