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坐拥太湖东西山的吴中区,一直以来都是苏州重要的生态重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吴中区以建设“减法”换生态“加法”、效益“加法”,用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努力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中寻求平衡点,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吴中新篇章。
最近,周玉根家的民宿进入到最后的装修阶段,小到大堂鹅卵石的配货、大到家具摆设的选购,他都亲力亲为。最快下个月,这个与太湖一街之隔的民宿农家乐就能开张迎客。
周玉根说的“以前”,正是他过去大半辈子的养蟹生涯。最多的时候,他家在太湖水面的围网面积近50亩。去年,为保护太湖水质,苏州全面启动太湖围网拆除工作。周玉根所在的东山镇太湖村登记有围网965张,占整个吴中区的一半以上,从养殖到饲料再到销售物流,整个产业链构成了当地主要的经济支柱。
虽然有不舍,但周玉根心里清楚,围网养殖绝非一劳永逸的长久之计。有了开办民宿的想法后,女儿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周玉根,甚至辞了城里的工作回家帮忙。对于周玉根的第二次创业,两代人达成了高度一致。
周玉根的女儿周星云说,养螃蟹起早贪黑,凌晨两三点起床,大太阳底下干活,然后干的活还不一定就是努力和回报成正比。吴中区东山镇太湖村村民周玉根说,在太湖里也是靠天数,也要刮风下雨的。现在养殖这块不在了,水质肯定会慢慢变好的。
目前,东山镇1.5万亩湖区围网已全部拆除。同步推进的还有上岸渔民的安置工作,通过开展技能培训、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引导村民发展经济作物,鼓励青壮年劳动力到周边企业就业。
吴中区东山镇副镇长杨忠星说,退渔以后改种一些经济效益比较高的东山白沙枇杷,还有碧螺春茶叶等等这些经济作物。这样的话一方面为了保护太湖水环境,把这个养殖的面积总量减少了;第二个老百姓的经济收入这一块也能够提高。
吴中区东山镇太湖村党总支书记夏春华说,网围拆除了,太湖里的水质一年比一年好,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杨梅、枇杷一上市,游客肯定一年比一年多。像老百姓做民宿的,生意肯定也会一年比一年好的。
一边是环太湖地区限制发展的生态红线,一边是产业经济提质增量的迫切需求。吴中区创造性地打出发展“加减法”,鼓励环太湖地区推进禁止建设区内土地复垦、生态修复,腾出建设用地指标,转移至重点开发板块使用。位于吴中开发区的汇川技术,就是这一“加减法”的直接受益者。
在汇川技术的生产车间,大型机械手臂每天能够完成近2000台自动化电机的组装和下线。仅仅在电梯这一个细分市场,国内每三台电梯里面,就有一台的一体化控制器是出自汇川技术的。更重要的是,这些生产线所有的核心零部件都已经实现了国产化。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客户工程部经理张志锋说,要让这个机器更加精准,更加高效地运行。如果把这个机器和设备比作人的话,他们就相当于做人的大脑和心脏这个部件。
扎根吴中区11年,汇川技术现有的厂房已无法满足企业的快速发展。在相隔不远的地块上,占地200亩的二期扩建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一年后就将投产。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外事部经理郭赵凯说,预计投产以后要新增产值50亿,应该能够实现翻番。
除了用环太湖地区的建设“减法”换产业发展“加法”,在产业内部,吴中区也有取舍,确立了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物医疗及大健康两大主导产业,以聚焦促进集聚,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增长极,着力改变过去“样样有一点、样样一点点”的尴尬。吴中区工信局副局长蒋勇说,以甪直跟胥口为两端,这样由东往西的先进制造业轴的发展规划。
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陈太和说,现在招商人员出去就围着主导产业找项目。找在国内外市场中有较大话语权、较大影响力的企业,找研发投入大的企业,找人才集聚的企业,找产值纳税规模比较大的企业。
目前,以汇川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制造相关企业,吴中区就有200多家,去年实现规上产值455亿元,占全区近三分之一。吴中区工信局副局长蒋勇说,成为苏州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的制造高地,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的策源地和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输出地。
产业是经济之本,在各地大力培育产业增长点、引进项目的同时,吴中却被生态红线牢牢限制了发展空间。是制约还是优势,全靠思想观念的大解放。吴中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理念,扬长补短,厚植发展优势,集中精力、集聚资源、集成政策,使有限的要素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既守住了绿水青山,又壮大了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