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健康安全关注程度的提高,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青睐。然而,“有机”二字不是随随便便想用就能用的。记者了解到,相关产品必须经过权威机构认证并取得相应证书后才能贴上“有机”标签。然而,记者调查后发现,市场上不少“有机”产品其实是自封的。
近日,有市民在吴江区某超市购买了一盒“有机双孢茸”,与同类非有机产品相比,这一盒有机产品价格高出了两倍。根据产品包装上防伪贴纸的信息,这名市民查询了中国有机产品认证系统,却无法查询到该产品的相关信息,只能通过该产品的生产商网站查询到该产品的相关情况。这名市民很疑惑,自己购买的这一盒“有机双孢茸”究竟是不是“有机”产品?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商品要标注“有机”产品,必须经过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的权威认证。依照《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活动必须符合中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通过评定才能取得认证证书。取得有机认证的产品可在中国有机产品认证系统目录中查询到。据此,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推测,这名市民买到的“有机双孢茸”只是商家自封的“有机”产品,并未获得国家认证。
事实上,市场上滥用“有机”标识的情况并不鲜见。为充分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日前,吴江区检察院主动发挥公益监督职责,针对此类线索开展行政公益诉讼诉前调查。
经现场走访、线上排查、专家咨询、抽样检查,吴江区检察院发现在有机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规范现象:一是消费者知情权未得到充分保障,线上、线下销售商未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履行信息公示义务;二是存在涉嫌假冒有机产品、证企不符等虚假销售情形,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部分商家超出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从事有机产品销售活动,损害市场秩序。针对这些问题,该院向吴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该局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依法规范经营活动、全面强化执法检查、持续加强普法宣传。
吴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检察建议后立即启动相关工作。上月20日,来自吴江区各大型超市、农贸市场主办方等相关单位的上百名代表被集体约谈,并且参加了有机产品管理与销售相关培训。根据要求,各销售单位要在一个月内进行自查自纠及整改。同时,监管部门对辖区内有机蔬菜销售单位的两证公示情况进行了核对。截至目前,相关工作仍在进行中。
吴江区检察院检察长刘军说:“明知商品未经有机产品认证却擅自标注‘有机’,会对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产生重大直接的影响。检察机关发挥监督职能,就是要对已经发生以及潜在发生的滥用有机标识的行为形成震慑,维护好消费者的知情权、安全权和选择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苏报公益守护记者 赵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