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北寺塔,被称为“吴中第一名刹”。北寺塔是中国2000多座楼阁式宝塔中“上为令盛,下为重楼”的典型,各层塔门过道和塔心室门上的砖砌斗八藻井等仿木构装饰,结构复杂,是研究宋代小木作形制的实例。来苏旅游,北寺塔也是游客心目中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就在最近,眼尖的市民游客们发现,这座古塔北面的塔顶竟然长出了几棵生命力旺盛的小树!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长出的是构树,俗称野杨梅,已经在塔顶“死而复生”过好多回了,每次都是清除了,过几年又长出新芽来。
记者向苏州市文保所了解到,古建筑顶部,尤其是古塔顶部长出树苗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因为苏州的古建筑屋顶大都采用泥沙作为材料,而构树果实又是小鸟爱吃的食物,经过风吹或是鸟类将没有消化的种子排泄到了屋顶上,很容易就发芽了。
这些树木的根系扎进古建筑内,容易导致砖瓦松动,或使建筑物产生裂缝,从而影响建筑结构。而植物的腐烂,也会对建筑物造成一定程度的腐蚀。除了植物,不少鸟类也喜欢在古塔顶部筑巢,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文保所也会对这些古建筑定期进行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方案。
记者了解到,为有效解决古建筑生长植物的问题,苏州市文保所与北京林业大学共同开展一项《古建筑物上衍生物清除》研究项目。
研究内容包括:筛选、研制针对苏州古建筑常见生长的植物的灭杀药剂和方案;开发苏州古建筑上衍生物管理系统,实现对苏州古建筑上衍生物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并对各种衍生物的最佳清除时间进行提示;研制清除机器人,能自动清除屋顶生长的草木、垃圾等物。
目前,该项目已选择苏州市古建筑一处,古塔一处、古城墙一处为实验对象,对所制定药剂清除方案、喷撒系统及设备进行验证,为解决不同类型古建筑清除衍生物提供操作模板,进而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彻底解决古建筑防生物侵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