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CT 本报记者 金然
“孩子4岁,英语词汇量只有1500个,是不是不太够?”这是最近在家长圈里广为流传的网络段子。升学在即,如何让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生活,避免成为“落后分子”,成为众多家长们关心的话题。要不要报幼小衔接班?暑假是否该让孩子轻松一点?在幼升小的十字路口,家长们陷入两难。
全国第八个学前教育宣传月刚过去不久,“科学做好入学准备”的宣传主题或许可以给家长们科学的指引。
“学习”VS“放养”,你怎么选?
暑假即将到来,家住姑苏区的谢先生给即将升入小学的女儿报名了珠算班、拼音班和一些其他的兴趣特长班,两个月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除了休息日外,每天都有课程。“我们要上班,爷爷奶奶带她精力有限,孩子在家经常看着手机、平板电脑就过了一天。”谢先生说,他想让孩子上小学的时候能够有一些基础,此外,如果不给孩子安排些课程,暑假在家容易沉迷网络。“同一个幼儿园的家长朋友,很多都给孩子报了一些培训课。”谢先生表示,据他了解,给孩子报名幼小衔接课程或者其他一些语文、数学、英语科目培训班的家长占了幼儿园大班家长的大多数。“确实也会受到周围氛围的影响,担心别人都报了班,我的孩子不报班会不会落后。”谢先生说,家长间还常常出现“组团”报班的情况,“我女儿就和她的三个好朋友一起上的补习班,互相还能做个伴。”
女儿仍在读幼儿园小班,园区的蒋女士就开始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操碎了心。在家附近的幼儿培训机构,她给女儿报了语文课和思维课。语“文课主要是看图说话、听故事等内容,思维课则有点像是数学课的雏形,比如在不同图案中找规律。”和谢先生相比,蒋女士让孩子参加培训课程的目的则更加明确,就是为了女儿能够顺利进入优质的私立学校。
幼儿家长不停“报班”期望能够为子女升学做好准备,而身为“过来人”的家长,看法则各有不同。女儿已经在姑苏区读小学一年级的家长金女士是个坚定的“学习”党,她觉得女儿如今能够在一年级学得得心应手,在幼儿园大班阶段上的英语和数学课程功不可没。“如果一点基础都没有,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对孩子的自信心也是一个打击。”金女士说,如果一直考不好,可能还会在老师心中留下“不够优秀”的印象,那就更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了。
同样也是小学一年级女孩家长的陶女士则淡定得多,她表示自己就是彻底的“放养”型家长。“现在孩子要面临那么大的竞争压力,幼儿园还不让她好好玩一段时间,那也太可怜了。”陶女士说,自己在幼儿园阶段的教育策略就是让孩子玩,自己也经常抽时间陪孩子出去一起玩。“现在读一年级了,也没有遇到什么学习障碍,而且可能是没有感受到压力的原因,女儿的学习兴趣很高。”
“幼小衔接”不等于提前上小学
幼小衔接对大多数家长并不陌生,但如何正确过渡,家长们的观点却不尽相同。上周,苏州市常青实验幼儿园的老师针对幼小衔接的话题,和大班家长就曾展开对话。对话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家长都有幼小衔接的概念,认为在升入小学之前需要给孩子做好一些过渡。”苏州市常青实验幼儿园园长张伟文说,有“幼小衔接”的意识是值得肯定的,因为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学习方式和作息时间都出现了很大变化。如果不能做好过渡,会令儿童压力过大。导致他们焦虑、退缩,从而表现出厌学等适应不良的问题。
“但这种准备其实主要是心理上和行为习惯上的,而并非是要求孩子在幼儿阶段就掌握多少具体的知识。”张伟文说,家长首先要让孩子在心理上对小学有个正面的、积极的印象,让他了解到小学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并对未来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另外,就是要培养好孩子的行为习惯,比如时间管理的能力、社交的能力、专注力的发展等。“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家长误以为幼儿园升小学的准备是从大班才开始的,其实不然。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整个幼儿阶段都需要重视的问题。3—5岁的孩子,需要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循序渐进,最终形成自我意识。好习惯的养成,不能等到临近升入小学才开始培养。”张伟文说。
对于家长担心的,如果不报幼小衔接班,会让孩子小学阶段成绩落后,自信心受损的观点,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校附属幼儿园园长沈婷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只是一味地通过报各种培训机构进行知识的灌输,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对孩子学习兴趣的损害呢?”沈婷表示,不管知识的学习还是能力的培养,都要符合幼儿当下这个年龄段的特点,过分的知识填塞和枯燥的学习方式,都可能损害孩子天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举例来说,有些幼儿本来对英语很感兴趣,但家长逼着他一天要背出多少单词,他很可能立刻就会对英语产生抗拒情绪。”
对于很多家长关于不上培训班,孩子就整天玩手机、浪费时间的担忧,沈婷建议,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拟一份暑期生活的规划表,每天留出适当的时间玩耍、休息。如果要上幼儿培训课程,也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项目入手。“时间的规划上,要给孩子一定的话语权,这样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良好的交流模式是建立在平等关系之上的,家长要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才能走进他的心灵。”
焦虑可以理解,但需有度
“不难理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但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洲MESA 资深教师马佳乐表示完全理解家长们产生压力的情绪,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年轻的家长们自身就时常面对因为科技迅速发展和知识快速更新带来的巨大冲击,对孩子的教育更是不敢松懈,但过大的压力,一定是弊大于利的。“家长压力过大,于是转嫁到孩子身上,强迫孩子接受超出能力范围的知识,要么打击孩子的自信,要么没有学得很扎实。”马佳乐说,当幼儿不能理解超越他们年龄的知识时,特别是成人发出叹息或责怪时,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真的很笨,这种心态一旦形成,非常不利于后续学习。
“与其追求孩子背了多少古诗、认了多少字,倒不如关注孩子有没有专注力、自律能力等这些学习品质。”马佳乐说,其实小学低年级阶段,一时知识储备的缺乏在未来补上并不难,但好的学习品质一旦没有形成,就很难弥补,缺乏学习后劲。“学习是一种终身的能力,一开始走得最快不一定走得最远。”
“此外,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在幼小衔接阶段也要作为一个关注点。”马佳乐说,因为当幼儿进入小学这个大环境,接触的人会更多,年龄跨度大,所以对于这个全新的环境,敏感的他们需要启用强大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应对各个方面遇到的问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所以教师要帮助幼儿在入小学前建立完善的自我保护意识。“澳大利亚的老师非常重视对幼儿这方面的教育,中国国内这块的教育似乎还不够重视。”马佳乐表示,上升到个人隐私及身体保护意识方面,澳洲老师会通过阅读、观看相关视频、情境再现、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建立和形成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