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90后“废品西施”冯月月,美过黄圣依,三观还很正,她说靠自己双手劳动不丢人。
近日,作为青年代表冯月月参与了央视《开讲啦》节目的录制,围绕垃圾分类那些事情与清华大学的环境保护教授、嘉宾进行互动。
和工作时的“脏”模样不同,在节目中,冯月月衣着干净清爽表现落落大方展现出年轻女孩的自信魅力。
“特别激动和高兴吧,没有想到自己收废品也能上央视。和撒贝宁老师、专家们说垃圾分类。”冯月月说,节目录制了3个小时,除了她还有西藏、上海、杭州的从事与垃圾分类有关的青年参加了节目。
冯月月说,她从事废品回收10年,她从未觉得收废品丢人,“现在为自己的工作骄傲,收废品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垃圾分类,习近平总书记说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今后要更加卖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据介绍,节目将在7月13日CCTV1晚上播出。
纵然身有泥土也能闪闪发光
快速分拣废品,将废品打包,上车……在苏州的一个废品仓库,25岁的冯月月穿梭在“垃圾”里麻利地分拣废旧品。
每天,冯月月要打包废品2卡车,约10吨左右,虽然很累又脏,但这个年轻的姑娘已经做了10年。
“我觉得挺好的,靠自己的双手赚钱,以前别人管我们这个行业叫收破烂的,后来好听点,叫废品回收,现在是再生资源回收。”漂亮、直爽,初次见到这个“收废品”的姑娘,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冯月月告诉看苏州记者,最初接触到“废品”是她15岁的时候。
“父母很小就从安徽老家来苏州从事废品回收,我是家里的老二,成了村里的留守儿童。”月月回忆说,从小就和父母分离,初中毕业后就放弃学业,来到苏州开始近距离接触废品这门“生意”。
每天穿梭在废品中,浑身都脏兮兮,分拣废品还是门学问,要耗费耐心和体力。在收废品2年后,17岁的她爆发了,决定离开父母。
“最受不了就是别人的闲言碎语,我去了常州一家厂里上班,连轴转,工作强度也不小。”新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枯燥无味的流水线,每月拿着1700元的工资,让月月逐渐体会到生活的艰难和父母的不易。
2013年,冯月月又回到苏州,和父母一起打理“废品”事业,一直到今天。
经过十年的经营,一家人的废品回收店也渐渐起色,从最初的小面店到现在的600平方米的大仓库。平日里,小贩们会将废品送到店里,月月和家人再将收回来的废品进行分拣,集体装包后再装车卖给回收厂。
“收废品也是一门学问,没个一两年还学不会。”冯月月告诉记者,比如塑料种类很多,价格也不一样,要分开算钱。
而分拣是她最头疼的工作。收来的废品里什么东西都有,饮料瓶、废旧电线、水管、纸板等,需要一件一件地挑,有些不同的材质在外观上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只能拿打火机烧下,靠味道来辨别。
“比如我们喝的饮料瓶、家里油壶属于PET涤纶料;喝的椰汁、洗洁精壶属于HDPE低压的聚乙烯;自来水管属于PPR料……”这些常见的塑料制品材质,月月已经熟背于心,经过挑选后,这些废品会在粉碎厂加工成粒子,然后再次加工成别的产品。
因为和废品打交道,冯月月的手比同龄的孩子要粗糙很多,但她却坦言,“这才是劳动人民的手,我劳动,我快乐。”
(生活照)
由于传统的刻板印象,废品回收在大多数人眼中是又脏又累、很不体面的工作。
曾经她也会在意别人的眼光,但慢慢就不在乎了,也看开了,“收废品又不偷又不抢,凭自己本事挣钱,有什么丢人的呢?”
(生活照)
“挺知足的,自由也能赚点钱。”如今,冯月月和家人都在苏州,虽然很累,但她看来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快乐,她告诉记者,一家人一个月在苏州能赚万把块钱,靠着“废品”买了代步车,在老家盖了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