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20年底为期限,全国46个试点城市要进入全面“垃圾分类时代”,苏州是其中之一。
当前,苏州的垃圾分类正由“三分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向“四分法”进一步细化,即在原来的基础上单列出“易腐垃圾”这一类别。这是苏州在推进垃圾分类的探索中,花大心思规划的“细”文章。
所谓“易腐垃圾”,包括饭店餐厨垃圾、小区厨余垃圾、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农村可堆肥垃圾等。实现“易腐垃圾”的单独分类、科学处置,具有可观的生态效益。
记者从苏州市环卫处了解到,《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已进入立法程序。在此《条例》完成立法并实施后,我市所有小区都将进行垃圾“四分类”。而“四分类”的实施到位,需要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和参与度的大幅提升,需要政府及相关单位管理体系和运营模式的全面创新,需要处置能力与处置水平的配套完善。这一切,都是必须获胜的挑战。
激励机制“进村入户” 让居民从“愿分”到“会分”
生活垃圾来自千家万户,做实“细分类”,离不开垃圾投放的主体——居民的真正认同和主动参与。
对于姑苏区苏锦街道、平江街道多个垃圾“四分类”试点小区的居民来说,胡建荣早已是张“熟面孔”。他是受环卫部门委托,由第三方企业派驻到这里的垃圾分类宣传、收运督导人员。每天在周边各个试点小区轮流跑,大伙儿有什么关于垃圾分类的困惑,都来找他讨教。
说起这两年试点小区垃圾“四分类”的推进情况,胡建荣最大的感受是:居民厨余垃圾的投放准确率不低,但参与度不高。一家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调查发现,分类后垃圾去向不“透明”也是居民不认可垃圾分类的重要原因。为此,一系列以“垃圾去哪儿了”等为主题的处置终端探访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积极参与,通过让市民深入餐厨垃圾处理厂,了解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每一环,让环保理念真正入心入脑。
观念认同,解决的是“愿分”;要让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还得让更多的人“会分”。
姑苏区大观名园南区在去年就启动了厨余垃圾分类试点。更早体验生活垃圾“四分类”,他们经历了一个学习的过程。
每天一早,小区27幢的居民蔡阿姨就会准点下楼,在厨余垃圾收运人员到来之前,将分好类打好包、并附上“身份信息”的厨余垃圾,投进住宅楼门口用于投放厨余垃圾的灰色垃圾桶内。蔡阿姨告诉记者,每天自家扔出去的厨余垃圾有专人帮着看质量、称重量,攒积分换奖品。“慢慢形成了习惯,一天不分好,都觉得不踏实。”蔡阿姨笑说。如今在大观名园南区,像蔡阿姨这样每天坚持做好生活垃圾“四分类”的居民家庭有260多户。
胡建荣介绍,从该小区启动试点工作开始,他们便在这里设立了宣传教育点,教大家如何分类,并对居民免费发放四分类垃圾桶、分类垃圾袋。
大观名园实施了以分类给积分,以积分换奖品的激励机制。在大观名园社区居民议事厅,记者注意到,居民让机器扫取自己手机上的一个二维码后,就能查得自家相应的积分,从而获得对应不同分值的抽纸、垃圾袋、香皂等生活用品。
专桶专车专人 让收运环节“一滴不漏”
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只是第一道关。将厨余垃圾从小区内的垃圾桶,运送到垃圾处置中心,需要收运人员依照规定路线,实行专桶、专车、专人、专运。
在苏州工业园区,华衍环境产业发展(苏州)有限公司承接“四分类”小区厨余垃圾的收运处置任务,收运车驾驶员们每天早晨6时出发,赶在中午前,完成辖区内数吨厨余垃圾的收运任务。专用的收运车,可以“一滴不漏”地将收来的厨余垃圾运送至处置终端。
位于姑苏区江宇路的梅花易腐垃圾处置中心,工作人员对辖区居民厨余垃圾开始处理前,会对每包垃圾一一进行扫码、称重。然后,相关信息上传平台。居民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查询各自的分类准确率,厨余垃圾产生量、累积量等。通过平台反馈信息,垃圾“四分类”小区居民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不足。收来的厨余垃圾随后才进入生物处理环节。
在苏州,规范的厨余垃圾收运体系已经在试点小区运转起来。
多种模式“齐头并进” 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快速提升
让包括厨余垃圾在内的易腐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与之相配套的处置能力必不可少。我市小区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规模正在迅速提升,并拥有国际级“高段位”的先进技术。
去年11月,作为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苏州工业园区首个有机废弃物处理项目开始试运行。智能化收运系统、欧洲先进工艺、无异味达标排放、实现多种废弃资源的再生利用……让这一由华衍环境运行、拥有多项技术优势的项目,成了餐厨垃圾处理厂的“标杆”。
华衍环境生产收运总监陈玲告诉记者,目前,这个有机废弃物处理项目承担整个园区饭店餐厨垃圾、小区厨余垃圾、农贸市场易腐垃圾、过期食品、垃圾压滤液、市政污泥和绿化木质垃圾这七类废弃物的处理处置任务。
为了进一步优化完善厨余垃圾的处置流程,从上个月开始,该项目选择了园区的12个小区,作为厨余垃圾“四分类”试点处置小区。对于小区分类收集的厨余垃圾,整个无害化处置过程的各个环节,都由专业工程师进行监控分析。在该项目的厨余垃圾处置现场,记者看到,从试点小区收运来的厨余垃圾经过机械二次分拣、有机物研磨、制浆、厌氧发酵等一系列流程,产生沼气、沼渣和浆料。陈玲表示,目前,他们的厨余垃圾处置生产线可实现日处理量为100吨,足以满足园区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厨余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需求。
市环卫处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副主任干磊介绍,目前苏州针对小区厨余垃圾的终端处理,采用的是“就地+协同+集中”有机结合的模式。除了把小区厨余垃圾运到餐厨垃圾厂进行集中处置外,目前有60多个具备条件的小区使用小型处理设施完成厨余垃圾就地处置。此外,还有一部分厨余垃圾,则是利用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和农村可堆肥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协同处置。由此,苏州具备了对市区30%的厨余垃圾进行处理的能力。
未来,随着垃圾“四分类”小区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和小区厨余垃圾投放准确率的提高,小区厨余垃圾的产生量会继续加大。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市餐厨垃圾、厨余垃圾等易腐垃圾的处理能力也在迅速提升。吴江区、苏州高新区的餐厨垃圾处理厂也已投入试运行,部分街道实现了餐厨垃圾、已分类厨余垃圾的全量处置,相城区餐厨垃圾处理厂也在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