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融媒记者 吴涛
昨天下午,市民吴林泉找到记者,手持一张早已发黄的照片。照片上的人,20来岁的样子,身着长衫、浓眉大眼。吴林泉说,这是他的爷爷,八路军老战士吴坚。他1938年告别家乡,远赴延安参加抗战;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告投降后,吴坚给家中发来最后一封信。此后的70多年,这位投笔从戎的苏州人与家人再无联系。这些年,吴林泉曾找到过3个“吴坚”,每次都觉得很像,可最后都无法确定。
热血青年奔赴延安参加抗战 胜利后音讯全无
吴林泉告诉记者,爷爷吴坚曾用名吴清和,1910年出生于苏州农村(今天的苏州工业园区跨塘跨南村20组),是一名私塾先生。1933年,经人介绍,吴清和参加了我党的地下工作,改名为吴坚,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涯。
1937年下半年,因为工作需要,吴坚前往上海,以账房先生的身份作掩护,继续开展地下抗日斗争。1938年上半年的某一天,吴坚突然回家,告诉家人自己要去很远的地方。后来家人才知道,他和其他几十位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同年10月,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学习,后来被分配到八路军冀东抗日根据地工作。
刚开始,每隔两三个月,吴坚就会请人带信回来。慢慢的,信逐渐少了。1945年抗战胜利,吴坚寄出了给家里的最后一封信,从此以后下落不明。吴林泉说:我爸爸清楚地记得,最后那封信的寄“信地址是河北省静海县。”
最新线索是那个“卫生处长,苏州人吴坚”
吴林泉说,上世纪80年代,他曾找到和吴坚一起去延安的战友吴刚,吴刚老人说:这个人早就牺牲了。但吴林泉和家人没有因此放弃寻找。吴林泉曾北上唐山、大连、沈阳等地,找到过两个名叫“吴坚”的人,与爷爷的资历相仿,一开始觉得很像,但经核对资料,最终都排除了。
近几年,吴林泉在许多网站上发布过寻亲信息,收到许多热心人提供的信息。前段时间,他在一位热心人的帮助下,了解到内蒙古赤峰市老干部休养所的老战士何益贤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提到,东北民主联军冀东军区16军分区的卫生处长就叫吴坚。接着,他在好几位老同志的回忆文章中发现提到“卫生处长吴坚”的段落。
经过多次辗转,吴林泉见到了何益贤老人。老人告诉他,他笔下的吴坚是1942年日寇发动“五一”大扫荡时充实到解放区的干部。共事时,吴坚曾告诉何益贤,自己是江苏苏州人。何益贤说,只知道他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部队去了东北。
为了进一步查证,吴林泉买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卫生工作史》等书籍,查询得知这个“吴坚”后来曾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和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卫生工作干部。“我对照爷爷21岁时留下的照片,觉得书里配图中的那个吴坚很像。”吴林泉曾联系过图书的出版社,但对方表示该书的主编已经去世,无法提供其他作者的具体情况。
家人从未将他忘记 期盼早日寻得爷爷下落
无法确定这个“吴坚”是不是自己的爷爷,吴林泉目前还在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更多的线索。
“我奶奶、父亲都没能等到爷爷归来。在我的印象里,奶奶总会一个人搬着小凳子去村口的路上,望着远方,期待着什么。父亲临终时也再三叮嘱我,一定要找到爷爷的下落。”吴林泉说。
吴林泉告诉记者,爷爷如果在世的话,今年要109岁了。“能够见到健在的爷爷已几乎没有可能。如今,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爷爷最终的归属,希望能站在他的墓前,告诉他奶奶和全家人都没忘记他。”“我要带一捧家乡的土,灌一瓶家乡的水,洒在爷爷的碑前。”吴林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