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邵群
街头莲蓬、芡实的叫卖声已经传来,40天加长版“三伏天”明天将走到终点,周五还将迎来处暑节气,市民关心的是,现在能不能掰着手指头等降温呢?
出伏不代表暑热结束
上周六,苏城出现了立秋以来的首个高温日,也是今年第13个高温日,距上个高温日已有半个月时间。当天上午8时,气温已超过30℃,10时、11时又分别超过了33℃、34℃,如果没有出现局地雷阵雨天气,估计当天最高气温不会止步于36.7℃。
许多市民感同身受,与大暑时节的持续高温比起来,立秋以后的高温颇有点不同。上周六白天一样热如蒸笼,但晚饭后出门散步时,夜风吹在身上能感受到一丝丝凉爽。记者统计发现,苏城上周最低气温在26℃左右徘徊,与大暑时节动辄30℃左右相比,明显下了一个台阶。
昨天,苏城有弱冷空气渗透,早晨的最低气温只有25.4℃,下午到夜里多云到阴,有阵雨或雷雨,短时风雨较大,气温受到打压,最高气温只有30.8℃,一下比前天降了5.7℃,让市民享受了一回周末的“小清凉”。
台风过后,副热带高压逐渐增强,苏城回到了高气压区,气温逐渐回升。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程维忠介绍,毕竟时令已经立秋,末伏已到尾声,跟之前“昼蒸夜煮”的模式不同,随着夜晚的渐渐拉长,散发热量的时间也随之延长,早晚天气凉爽了不少,有些市民晚上睡觉已不开空调了。对苏州而言,“三伏天”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暑热的结束。翻开气象记录,从2009年到2018年的这十年中,苏州8月中下旬未出现高温的只有两年,其余八年均出现过。苏州有“火烧七月半”的说法,常年入秋要到秋分时节,还有一个多月时间。
记者从市气象台了解到,预计本周初以云系变化为主,最低气温为25℃,出现在周二。本周中后期受副热带高压增强影响,气温逐渐上升,最高气温仍将达到35℃,预计出现在周日,天气总体仍然较热。
处暑将至切勿贪凉
常年立秋时节,正是西北、东北开始进行夏秋转换的时节。眼下我国北方尤其西北地区,夜晚已开启“白天开空调,夜晚盖棉被”的节奏,而南方,暑热虽已减弱,却仍难消退。如果从立秋以后算起,苏城今年的“秋老虎”已经持续了一周左右。从目前的气象资料看,未来几天苏城天气比较稳定,气温仍将小幅上升。
刚刚过去的一周,“晴热”和“雷阵雨”成为了天气舞台上的两个关键词,午后局地强对流天气给发威的“秋老虎”泼了凉水,虽然作用有限,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放慢了气温上升的脚步。专家介绍,夏季被分散性强对流天气“局部”的地区,就好比开启了一台“小空调”,能给火热的天气降降温,但强对流天气是空气剧烈垂直运动导致的天气现象,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市民需多加防范。
本周五就将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天气将要转凉。专家表示,“处暑”过后,苏城仍可能出现暑热,但此时的暑热和“三伏天”相比又会有所不同,白天虽仍炎热,入夜后气温会进一步下降,昼夜温差也开始增大。市民入夜后吹空调、吃冷饮需多加注意,切勿贪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