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6日)上午,一条吓人的消息在苏州人微信群和朋友圈里流传,其称“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感染H7N9死亡,苏州多人感染禽流感病毒”。记者刚刚从苏州市权威部门获悉,该消息经核查为假!苏州网警已明确辟谣,并表示对于故意制造、传播谣言者,公安机关将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在这条消息中,称“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昨天凌晨四点二十一分因H7N9死亡。年龄31岁,孩子还在妈妈的肚子里,参与抢救的医生已被隔离”。看起来连细节都有,言之凿凿。而对此,苏大附一院表示系谣传信息。
消息中还称,苏州全市已有多人感染,还“好心”提醒大家别吃猪肉、鸡肉、鸭肉。记者今天从市卫生健康委、市疾控中心获悉,2019年以来,全苏州范围尚无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报告。
据疾控专家介绍,H7N9疫情是由H7N9病毒引起的。导致人感染H7N9病毒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带毒禽类污染的环境。目前尚无证据表明H7N9病毒能持续地“人传人”。其感染高危人群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那鸡鸭肉还能不能吃呢?专家表示,禽是人体良好的食物蛋白质来源,价廉物美。鸡、鸭等禽类肯定是可以买、也可以吃的,但一定要吃得安全。禽肉煮熟透后,食用是安全的。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在足够热的情况下会灭活,食物的整体达到70℃将杀灭病毒。
事实上,不少网友都觉得这条谣言很眼熟。记者了解到,每年都有类似的消息在全国各地传播,这已是一则换汤不换药的“陈年老谣”了。各地各部门也是年年辟谣,且已有多名造谣者被包括苏州在内的当地警方予以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此外,倘若在网络上散布谣言造成严重后果,使得公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可构成刑法中的“扰乱公共秩序罪”。(苏报融媒记者 陆珏)
链接>>如何有效预防禽流感?
1.尽量避免接触活禽,更不要接触病死禽。避免与活的鸡、鸭等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不去活禽市场或者流动摊点购买活禽食用或者回家中饲养,在禁止活禽交易的地区,发现有流动摊贩销售活禽,应及时举报。
2. 选择购买冷鲜、冰鲜禽类产品。禽感染H7N9病毒后,一般来说并不表现为发病或死亡。因此,表面看上去健康的禽,并不代表就是安全的,接触活禽或暴露于有活禽的环境,特别是在有疫情的地区购买活禽,将大大增加感染H7N9病毒的风险。应努力改变购买和消费活禽的习惯,选择正规的超市或农贸市场,购买经正规部门检疫确认是安全的冷鲜、冰鲜禽类,可以极大降低H7N9病毒的感染风险。
3. 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做饭做菜时,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鸡、鸭等禽肉及其肉制品以及禽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后再吃。
4. 接触活禽要做好个人防护。从事禽类养殖、运输、销售、宰杀等行业人员在接触禽类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戴手套、戴口罩、穿工作服),接触后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鼓励发展规模化、规范化畜禽养殖,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严格管理,减少H7N9等病毒侵袭机会。农村家禽家畜饲养一定要与居住生活环境相对隔离,避免不同禽畜混养,也不要将外来禽与家养禽混养。发现病死禽要及时报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妥善处理。
5.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佩戴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接触过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是否到过活禽市场等情况,以便医生及时、准确做出诊断和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6.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喝生水。居住、生活环境要注意适度通风换气。注意饮食和营养,保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