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苏州轨道交通技术人员通过技术攻关,只花了16元就将两台进口车载人机对话设备修复如新,如果送第三方维修则需要8万元。这是苏州轨道交通集团坚持“深化自主维修,推进降本增效”的成果之一。
完成此次自主维修任务的是苏州轨道交通“尚峰”技师工作室,该工作室于2019年4月22日挂牌,以工务通号中心通号一车间主任、技术带头人尚峰命名。
尚峰介绍,苏州轨道交通每列电客车上装有2台人机对话设备,主要用于监控重要行车信息,包括列车的实际速度与目标速度、操作指引、车载设备状态等,是司机与列车的交互平台。随着线路运营时间的增加,设备性能逐渐下降,故障率逐渐上升。
2个月前,有 2台德国进口的车载人机对话设备发生故障,均为黑屏无法正常启动。“如果在德国原厂采购1台新设备需要16万元,送到第三方维修需4万元,不仅价格高昂,周期也不短,要两三个月。”尚峰说。
对此,“尚峰”技师工作室决定自主研发,自行解决难题。他们成立了“车载人机对话设备维修攻关小组”,通过排查、分析,将故障点缩小至电源模块中的降压电路,在对电路中各个零部件电气性能逐一检测后,最终确定病源为两处电子元器件故障,单独购买只需16元,更换后电子元器件后,两台设备便能正常启动。经过历时2个月的攻关,9月8日,技术人员顺利完成了2台车载HMI设备的自主维修工作,直接节约维修费用8万元。
据悉,近年来,苏州轨道交通运营分公司通过自主维修,在提高设备寿命周期和节约设备成本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由“尚峰”技师工作室指导的电子工作室,仅2019年以来已累计维修各类电子设备(板卡)702件,维修设备总价值302万元,累计消耗物资仅21417.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