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生态环境离不开环境监测发挥作用。譬如,去年苏州就有来自专业机构的1641.8万余个各类环境监测数据,为政府的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监测数据是会“说话”的。仍以去年的监测数据为例,凭啥说2018年度苏州“全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稳步改善态势”?这一判断与结论就来自监测数据: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市区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生态环境状况良;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水平。
而且,其中的每个分项都有大量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总体情况怎么样以及变化趋势如何。譬如水环境,苏州的地表水污染属综合型有机污染,影响全市河流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总磷,影响全市湖泊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总氮和总磷;列入江苏省“十三五”水环境质量目标考核的50个地表水断面中,水质达到Ⅱ类断面的比例为24.0%,Ⅲ类为52.0%,Ⅳ类为24.0%,无Ⅴ类和劣Ⅴ类断面。
监测数据是会“说话”,但需要善于倾听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已有的经验来看,要想做到善于倾听,至少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按制度规定实行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通过信息透明度提升公众的参与度。譬如,每年世界环境日之前定期发布苏州市环境状况年度公报,让广大市民及时了解、掌握苏州生态环境的“家底”情况,既知道哪些情况在好转,也知道哪些方面还不行、需努力,从而增强大家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二是“学以致用”,在实际工作中派上用场。譬如,姑苏区虎丘街道给昔日黑臭的青龙河,安装了河道水质自动监测监控系统。接下来,这里的河道水质相关数据将实时上传到管理部门的电脑或是手机上,一旦发现河水水质出现异常就能快速处理。
三是用科学的制度给监测数据“背书”,充分挖掘监测数据的潜力。譬如,苏州出台《关于建立和实施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点位长”责任机制的通知》,通过建立和实施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点位长”责任机制,推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苏报融媒评论员 王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