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对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提出17条措施,其中明确要求到2022年社区100%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
目前我市城乡社区虚拟养老院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已实现全覆盖。同时,社区养老服务也在升级。
老人们在护士指导下体验布恩音乐疗法。记者 林琳 摄
管饭还管半失能老人的康复训练
自从去年底,家门口的颐家乐园金狮苑日间照料中心投用后,83岁的许尚兴几乎每天都要去“报到”,过上了半日托的生活。从上午9点半抵达到午饭后离开,许尚兴的“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有趣的是,这里实施布恩音乐疗法。记者看到,老人们拨动琴弦,大声歌唱。护理总监陈雪梅告诉记者,他们日间照料中心提供包括布恩音乐在内的二三十种团体复健活动,给老人变换花样锻炼,增加趣味性。
“我们在这里半日托,康复锻炼还管饭,半天两个人就80块钱,很便宜。”娄多多是许尚兴的老伴,她告诉记者,许老伯自从七八年前中风了,左半边的身体不利索了,性情也大变了。以前爱往外跑的许老伯,每天闷在家里,电视机前,一坐就是一天,拒绝与人交流,家人都很担心。自从到了日间照料中心,有专业的人带着康复训练,也有乡邻一起游戏玩乐,老伴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性格也开朗了。位于沧浪街道金狮社区的颐家乐园金狮苑是沧浪街道为失能、半失能老人试点提供半日托和全日托服务的日间照料中心,去年底投用,由苏州“刘高安老”负责运营服务。中心设助餐区、休息区、护理区、康复理疗区、科普区五大功能板块,在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浴、理发等生活服务的同时,由专业护士和理疗师开展日间照护、老年失智、不同人群的伤后、术后和脑中风后康复,以及物理治疗等专业服务,满足金狮社区及周边居民的养老需求。运营以来,已吸引会员老人20人。
不愿离开家人又渴望就近改善身体机能
有业内人士表示,日间照料中心的定位是为白天不方便一个人在家或者有康复和保健需求的老人提供照护的小型多功能服务机构。目前,苏州大部分的日间照料中心,局限于服务健康老人,提供助餐助娱等基本养老服务。
实际上,在我国的养老服务格局中,社区和居家养老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陈雪梅告诉记者,目前社会上半失能老人的比例日益走高,很多是中风偏瘫而引发的“后遗症”,如果待在家中不及时干预,久而久之,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都会逐步退化,从半失能退化成完全失能,造成不可逆的后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些半失能老人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又不愿意离开家人和朋友圈去机构养老。他们内心渴望家门口的日间照料中心不只是提供一顿午饭、一个玩棋牌的场所,而是能提供更多康复和精神关爱,逐步改善他们的身体机能,提升晚年生活质量。
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精细化的养老服务
按照《苏州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8—2035)》,我市要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信息为辅助、医养相融合的“五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向居家和社区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医养结合倾斜,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更加均衡合理。
我市自2010年起,每年以政府实事项目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有日间照料中心1558个。目前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已分别覆盖70.7%、73.1%的社区村,基本满足老年人进入社区享受日托、就餐、康复、文体娱乐、精神关爱等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目标到2020年,社区(村)日间照料中心或托老所(农村老年关爱之家)实现全市全覆盖。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刘贵祥表示,下一步,我们要针对居家养老做好提质增效工作。加强医养融合;改变以往粗放式、娱乐化的服务模式,一方面增加场所、设施设备,另一方面根据老年人需求,提供服务针对性和有效性;鼓励社会化运营。引入有社会知名度、服务水准较高的企业和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精细化,高质量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本报记者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