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庆档电影,可以称得上是热闹非凡。
但有部片子,却成为很多不看电影的人的首选,截止昨晚11点,票房就已突破18.3亿,豆瓣评分8分,它就是——《我和我的祖国》。
上映前有人说
主旋律的“命题作文”会打动人吗?
很多人观影后,用实际行动
纷纷给电影打出五星
豆瓣截图
不单是因为它有陈凯歌、管虎、徐峥、宁浩等七位导演,还因为它的内容,既宏大又朴素。
“每一个无名的‘我’都是历史书里看不到的,又可爱又鲜活。有笑有泪,原来我们就是这样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生活。”有网友说。
7组小人物,以自己的方式亲身经历着新中国的7个历史瞬间。
开国大典前夜,黄渤饰演保障第一面国旗升起的旗杆设计师。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张译饰演和恋人分离三年的国防科技人员。
香港回归当晚,惠英红饰演一名普通的香港警察
……
其实电影中提到的历史瞬间,背后还有很多真实故事。这也是很多人被感动的原因,它让我们想起自己与祖国的那些回忆。
第二个故事《相遇》,原型和苏州有关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百废待兴,国外也面临着战争威胁。美国曾多次扬言要对中国投放原子弹。
1958年,毛主席正式表态:“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1964年,新疆罗布泊上空升起了巨大的蘑菇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视频截图
《相遇》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译扮演的国防科技人员“人间蒸发”三年,他的女友也苦苦找了三年。直到张译回到北京,两人才得以在公交车上相遇。他们相遇的那天,正值原子弹爆炸成功。
默默无闻的“高远”,是在历史书里可能看不到的“我”,但他们是真实存在的。中国的原子弹计划秘密启动时,很多科学家根据国家需要,多次改变自己的专业和研究领域;而有的则隐姓埋名,默默付出。
电影的原型之一,便是来自苏州常熟的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他接受任务后化名“王京”,背井离乡,投入到了核武器的研制工作当中,在中国科学界隐姓埋名整整“失踪”了17年。
家人和他通信就用王京这个名字,地址是某某信箱,什么单位、在哪里工作一概不知,他的妻子嗔怪地对孩子们说:你们的爸爸调到信箱里去了。
多年后,说起当时毫不犹豫的决定,王淦昌说:“我认为国家的强盛,才是我真正的追求,那正是我报效国家的时候。”
王淦昌
一年除夕夜,他与邓稼先在帐篷里相互敬酒,邓稼先对他说:“叫了王京同志几十年,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言毕,两个人抱头痛哭。
除了王淦昌,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
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的“两弹一星”元勋
还有这些苏州人!
“两弹一星”元勋,苏州有四人!
“两弹一星”现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被予以表彰,并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令人骄傲的是
23人中,有4位来自苏州!
王淦昌
(1907.05.28~1998.12.10)
生于江苏常熟,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
王大珩
(1915.02.26~2011.7.21)
光学专家,生于江苏吴县。中国光学界的主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国防光学工程事业。
杨嘉墀
(1919.07~2006.06.11)
江苏省吴江县人,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领导和参加了卫星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程开甲
(1918.08.03~ 2018.11.17)
江苏吴江人,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核试验总体技术的设计者。
祖国今日的强盛与辉煌
离不开他们在背后的默默付出
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
为他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