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兑换外币得去银行或者有外币兑换资质的机构,可有人为了图方便、贪小便宜,直接在网络社交工具上进行兑换。这样做靠谱吗?
今年6月,即将远赴英国踏上求学之路的某国际高中学生何某在“2018**新生群”群内发布消息,询问能否用人民币直接兑换英镑。很快,群内有个叫“大师兄”回复他, 私信何某。这位“大师兄”对何某非常热情,给出了比银行优惠的汇率和价格,很快他们就谈好了。何某所在的群,基本都是留学生,群里也经常有类似的兑换,所以对于这个做法,何某也没多想,直接就答应对方兑换。何某自以为占了很大便宜,分两次转账给“大师兄”,共计6800元。令何某意想不到的是,刚转完钱款,“大师兄”就立即将他拉黑了。
何某意识到遇到了骗子,马上来到越溪派出所报案。
循迹追踪锁定嫌疑人
犯罪团伙竟是一群年轻人
越溪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立刻展开工作。根据前期掌握的线索,先后奔赴上海、天津、北京等地调查,但结果都不尽人意。
9月中旬,民警接到群众举报线索,经过分析有可能是这伙诈骗团伙,当晚,连夜启程赶赴湖南长沙。到达目的地后,为了不打草惊蛇,民警选择蹲点守候,时间很快过去了10个小时,直到早上8点,民警发现有人回到嫌疑人居住的出租屋内,便立即行动。最终,在长沙警方的配合下,一举将出租屋内以犯罪嫌疑人李某为首的诈骗团伙7人抓获,并现场查获电脑、手机等一大批作案工具,彻底捣毁了这个专门诈骗留学生的犯罪团伙。
令办案民警感到惊讶的是,这个犯罪团伙中年龄最大的只有25岁,最小居然未满18岁。
那么,这样一群年轻人,到底是怎样走上犯罪之路的呢?
制假窝点被解散
嫌疑人竟想出诈骗留学的“发财之路”
民警进一步调查以后,发现背后还有故事。犯罪嫌疑人李某、文某曾经在制假窝点工作过,专门给留学生制作假学历等假证件,有一定的网络社交资源。
由于警方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迫于压力,制假窝点被解散了。李某一下失去了谋生手段,由于平时来钱快,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这让他难以适应。李某叫上前团伙成员文某一起研究“发财之路”,想重操旧业,但是苦于没有制假设备,也没有启动资金,而且在公安机关严厉打击下风险太高。最后李某和文某经过商议,干脆自己冒充留学生实施诈骗。
李某在社交群发布信息,声称本人目前正在国外留学,近期想回国发展,因囤有大量外币急需兑换,并以低于正规金融机构的价格来吸引群内留学生。犯罪嫌疑人通过在社交群不停转变账号的方式,一人分饰多个角色,并同时与多人聊天实施诈骗。李某骗了别人几次以后,发现没人报警,也没人去查他,渐渐地胆子就大了,下手也越来越多。
人气主播加入诈骗团伙
助纣为虐
尝到甜头的李某、文某想着逐步扩大规模,迅速开始“招兵买马”。想到同学张某是某款火热手游的人气主播,粉丝数量达到了三十万,李某和文某就开始游说张某,以便获取更多“资源”。
张某看到李某、文某“生意”干得有声有色,非常羡慕,却没想这是违法行为。在他们的游说以及许以各种好处的诱惑下,今年3月,张某加入了诈骗团伙,然后利用播平台套取大学生资料,并发布虚假信息。
据嫌疑人李某交待,有时受害人警惕性高些的,一次就骗个几百元的红包钱,偶尔遇到像何某这种容易轻信他人的,便痛下狠手,骗到几千块钱,随即拉黑对方,然后马上在群里变换身份。为了躲避警方打击,他们每隔3~5个月就会转移,先后换了7个城市,而且很少外出,经常一日三餐吃泡面或点外卖。
民警调查发现以李某、文某组成的诈骗团伙作案40余起,骗取留学生16万余元。目前,嫌疑人李某、文某等7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警方提示:兑换外币一定要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办理,网络上虚假信息多,切莫图方便轻信所谓快速兑换、高兑换率外币信息。一旦发现被骗,请带好相关转账付款凭证及时拨打110或到就近派出所报警。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天上不可能掉“馅饼”,面对诱惑要保持清醒。(苏报融媒记者 天笑 通讯员 施洁心 照片由吴中公安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