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城管志愿者利用“门前三包”平台,参与城市管理。□记者 王小兵 摄
昨天上午,吴中区东吴北路一家超市的店主张女士手机微信和短信上同时收到一条消息,称她的店门前存在店外堆物的情况,希望及时整改。她立即搬走了门前堆放的杂物,并把整改后的照片上传至吴中区“门前三包”平台。据了解,今年3月份,吴中区“门前三包”平台正式运行,到目前为止,该区上报“门前三包”问题3112条,责任人自行整改1396条,市容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吴中城管智慧管理指挥中心主任朱雪强介绍,涉及“门前三包”的问题有10多项。以往城管执法队员发现问题后,通常会直接去执法,执法队员与商户很容易发生矛盾。而利用“门前三包”平台进行监管,城管执法队员发现问题后,不用与商户直接接触,只需拍照取证,然后上传到平台,后台就会把问题用微信和短信的方式通知商户。商户接到消息后自行整改,把整改后的照片上传到平台,后台执法人员确定整改完成,通过审核并结案。
如何让商户自行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吴中区出台了“门前三包”考核办法,并与吴中区征信系统挂钩。商户基础分为100分。如果城管执法队员巡逻发现或市民举报商户存在占道经营、乱扔垃圾等问题,商户进行整改后会被扣除15分;如果1个工作日内商户拒不整改,将会被扣除30分;100分被扣完的商户将会被罚款1000元,同时征信分将会被扣除5分。如在规定时间内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征信分将会被扣除90分,纳入信用管理“黑名单”,这将会对商户的购房、子女入学、出行、住宿等带来影响。这一考核办法有效督促商户自觉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记者了解到,吴中区“门前三包”平台除了执法队员利用平台对商家进行监管外,普通市民和志愿者发现商家的问题,也可通过平台上传照片,对商家的“门前三包”落实情况进行监管,真正实现了“共建、共管、共治、共享”城市治理新格局。如今,在吴中区有1300名城管志愿者就像“啄木鸟”一样,每天奔走在大街小巷,及时发现“门前三包”等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利用平台对商家进行监管,确保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朱雪强介绍,平台启用后,一方面用信息化手段,固定证据,使管理更加精准;另一方面,把压力直接传导到被管理者,减少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冲突,使城市管理实现了由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的转变,商户的自觉性大大提升,占道经营、门前堆物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记者 王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