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带着贵州铜仁“亲戚”携手奔小康?苏州与铜仁结对的10个板块“各显神通”,进一步推动镇结对镇,村结对村,学校结对学校,医院结对医院……甚至兜底到户,鼓励党员户与贫困户“结亲”,“一户一策”地想扶贫点子,真正实现结对全覆盖,将“精准脱贫”落到实处。
鸡头米是苏州特产。令人惊喜的是,今年中秋小长假,苏州人吃到了来自1500公里外的贵州铜仁松桃鸡头米。
“铜仁最大的资源是什么?是好山好水好生态。”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说,他们看中了这一点,“撮合”苏州鸡头米“远嫁”千里之外的铜仁山村。铜仁市松桃县白果村种植了120亩鸡头米,很多村民乐呵呵地算起了致富账:按今年60到70斤/亩的产量、100到120元/斤的市场价来算,每亩地产值可达7000元。而且,在鸡头米上市的季节,村民们还能有额外收入:采,100元/天;剥,25元到30元/斤。
包括鸡头米在内,苏州帮助铜仁发展了若干个高附加值的农业扶贫项目。比如,相城区携手石阡县打造相城·石阡共建农业产业园,总投资3200万元;吴中区推动建设吴中·德江共建农业产业园,以食用菌为主打产业……
作为贵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铜仁所辖10个板块曾经均为贫困县。为了更好更快地“携手奔小康”,苏州10个区(市)分别与铜仁10个区(县)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
去年以来,苏铜两地在率先实现县市区、乡镇结对全覆盖的基础上,又推动苏州经济强村与铜仁319个深度贫困村结对全覆盖,围绕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等工作目标任务,狠抓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精准聚焦、靶向投入,推动苏铜扶贫协作向更高质量发展。
“有精气神、干精细活”,这是苏州援外干部的好传统,也是铜仁各地各部门对苏州援外干部的一致评价。苏州聚焦东西部扶贫协作,积极创新合作模式,动员各方力量,与受援地区各层级分别建立了多层面、宽领域的对接渠道,党政机关、职能部门、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企业主体、社会团体等亲密联系,形成了两地一家亲、结对全覆盖的生动局面。
江苏省对口帮扶贵州省铜仁市工作队介绍,2014年以来,在贵州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铜仁连续多年位列第一。苏铜两地已成功打造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升级版”,资源共享,士气高涨,以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记者 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