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琳)昨天,2019国际(苏州)智能驾驶技术创新大赛开赛,20多支车队昨今两天在苏州高铁新城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区域展开“技术”比拼。苏报集团联合苏州移动推出的“5G全景苏州”也在引力播App对赛事进行了“5G+VR”的全景直播。
昨天下午进行的是乘用车组和环卫车组的比赛。东南大学至善智能车队率先出场。所用的奇瑞EQ1是一台红色的“迷你”车,车子里搭载了供电设备、计算机处理器等信息化设备,为“自主驾驶”提供技术支撑。在3.7公里车程的比赛中,这台“自主驾驶”车,完成了行人探测、跟车探测、信号灯识别、交叉路口防碰撞探测等项目。在一个路口,行人模型正走在斑马线上过马路,在距离行人40米时,小车便通过车载传感器探测到信息,明显减慢了车速,在距离行人不到5米的位置稳稳地停下车,确保了行人通行安全。
“4G时代反应时间是100毫秒,‘5G+边缘计算’则是1毫秒量级。”车队负责人刘帅鹏告诉记者,假使车辆以36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前进,按4G网络0.1秒的时延计算,信号发出到车辆刹车,车辆还要前进1米,差这1米说不定就已经撞上了。而在5G网络下,汽车几乎可以实时响应指令采取制动和减速措施。正是5G的低时延优势,让无人驾驶变成可能。
刘帅鹏说,随着5G 技术的成熟,智能网汽车将成为趋势。这是车联网和智能车的结合,智能网联可以弥补传感器的短板,实现车路协同。经“过信息化的提升,无人驾驶车辆可以实时、自动地感知道路环境信息,包括前方有无行人、有无车辆、交通信号灯等,然后通过智能网联,把信号传输给车辆底层的控制系统,系统再发出制动或者减速的指令。简单地说,相当于以前是靠人眼看路开车,现在闭着眼睛也能安全驾驶。”
作为2019国际(苏州)智能驾驶技术创新大赛的冠名赞助单位,苏州移动联合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对高铁新城5G智能网联先导区建设以及此次赛事提供了坚实的信息化技术支撑。目前,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车路协同平台已在该区域成功部署落地。“5G车路协同平台和高精度定位是中国移动5G智慧交通的核心平台。结合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端到端的5G车路协同网络,打通‘车—路—云’三要素,赋能新一代车联网。”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技术人员表示,平台不断收集的车路信息,也将作为完善和创新应用场景的重要依据,以强化行车服务功能,提升道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