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小兵
吴江区震泽镇,有一位62岁的志愿寻亲人士,怀揣着帮助更多家庭实现团圆的梦想,4年来,把自己全部精力用在义务帮人寻亲上,至今已累计帮助了238位寻亲者,并助27个骨肉分离的家庭圆了团聚的梦。这位让人尊敬的志愿者名叫朱学明。
机缘巧合走上志愿寻亲路
朱学明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原本只是拍拍风光题材图片。退休后,他总想拍点有价值的人文题材图片。2016年年初,他在吴江当地的一个论坛上看到一则“山东汉子千里来到吴江震泽寻找父母”的帖子,热心肠的他当即决定帮这名寻找父母的山东汉子完成心愿。
为此,朱学明东奔西跑,帮助这名寻亲人士反复核实信息。这次寻亲尽管没有成功,但却让朱学明认识了一名浙江的寻亲志愿者,并得知因为历史原因,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吴江农村地区有大量的孩子被送养,送养地以山东居多。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些被领养的孩子已步入中年,他们中的很多人有一种“寻根情怀”。
团聚,就是很好的人文题材。朱学明由此萌生了用镜头帮助吴江家庭团圆的想法。为此,他在原来发风光图片的公众号上推送寻亲信息,并在“今日头条”上开设了“秋波心影”寻亲号,从此走上了志愿寻亲之路。
四处奔波助失散48年的骨肉团聚
寻亲的信息往往只有只言片语,语焉不详,有些甚至还存在差错,要从这些有限的信息里核实挖掘出有效的信息,往往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因此,朱学明志愿寻亲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多次碰壁,直到2016年中秋节的时候,他终于帮助山东淄博李淑玉与震泽金星村的亲人实现了团聚,这也是他踏上志愿寻亲路之后完成的“第一单”。
故事是这样的,48年前,只有5个月大的李淑玉被山东淄博的养父抱养,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他一直希望与吴江震泽的亲生父母团聚,但苦于亲生父母的地址和信息不详,他一直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他在网上发布寻亲帖子,朱学明看到这则寻亲信息后,立即赶赴震泽金星村了解情况。
根据线索,朱学明找到了疑似李淑玉姐姐的黄美娟,得知其家中的确送走过一个弟弟,送养信息被母亲记录在一张纸条上,但其母亲已经去世5年,不知道那张纸条被母亲藏在了哪里。黄美娟一番寻找,最后在一个箱底找到了这张纸条,她这才想起母亲去世前一直望着那个大箱子。后经过DNA比对,李淑玉与黄美娟确为姐弟。幸运的是,两人的父亲还健在。
2016年中秋节,李淑玉约定与震泽的亲生父亲团聚。当天,朱学明颈椎病发作,头晕眼花,但还是开车去李淑玉亲生父亲的家中,见证了他们团聚的时刻。李淑玉带着全家人来到震泽的家中,与亲生父亲见面的那一刻,父子抱头痛哭,48年的思念化作了激动的泪水。看到这动容的一幕,朱学明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他强忍着颈椎病发作的疼痛,扶着墙角坚持拍下了这组感人的照片。
这次成功的志愿寻亲,让朱学明收获了感动和信心,他决定要把志愿寻亲这条路走下去,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家庭团聚。
全身心投入只为那份感动
为更好地助人寻亲,朱学明加入了“江阴寻亲志愿协会”,并成立了吴江寻亲服务站,在他的感召下,先后有18名志愿者加入了寻亲服务站。4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共帮助238人寻亲,成功助27个骨肉分离的家庭实现了团聚,因此,朱学明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寻亲达人”。
“我们义务助人寻亲,旁人看着不难,但真正做起来其实并不轻松。”朱学明说,在成功的寻亲案例里,有的花了半年之久,也有的仅花了三个小时,他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地帮助寻亲人找出更多的匹配信息。为此,他进村入户去打听,去当地派出所咨询,“就像大海捞针”。4年来,他的脚步从震泽出发,踏过七都、平望、桃源乃至上海、浙江、辽宁、山东等很多地方。最远的一次,他自驾来回1200多公里,只为核实一个寻亲人的信息。
2017年11月,山东临沂的罗某请求他帮助寻找浙江菱湖的亲人,但线索模糊,很多信息和菱湖的疑似亲人有出入。为了求证信息,2018年1月31日一大早,他就自驾前往山东临沂。朱学明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气温特别低,虽然大雪已停,但路面结冰严重。在驱车7个小时后,他到了罗某家,在核实了罗某提供的信息后,第二天就驱车返程,还不小心在路上发生了追尾事故。
对于朱学明助人寻亲的这份“热心肠”,也有人提出过质疑:花精力、花时间,还倒贴钱去帮助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到底图什么?对此,朱学明说:“我图的就是那份感动,我希望我的镜头、我的努力能传递一份人性的温暖。”
“来找我们寻亲的人有238人,现在只帮助了27个家庭实现了团聚。”朱学明说,他志愿寻亲的道路还任重道远,但他将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他也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志愿寻亲队伍中来,帮助更多的家庭实现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