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 超 陆晓华 袁雪 / 圆桌观察员
“秋风起,蟹脚痒”。
每年的这个时节,与大闸蟹一同被人惦念的,还有一个地理名词——阳澄湖。因为冠名“阳澄湖”的大闸蟹,不但好吃,而且稀贵。所以,对于老饕而言,阳澄湖三个字,就是大闸蟹的不二招牌。
水好蟹才美。
餐桌之外的这片阳澄湖,“水”好不好呢?
总水面18万亩的阳澄湖,蓄水量达到3.7亿立方米。因为长年与大闸蟹打交道,如今的阳澄湖已经成了著名的地理标志和苏州的文化符号。除此之外,阳澄湖还是苏州战略备用水源地和苏州工业园区第二水源地,它不但关系着吃货们的嘴,还联结着苏州千家万户的自来水。作为城市“绿水青山”的重要一环,阳澄湖更与苏州的现代生态环境涵养体系息息相关。
然而,正因为这片“水”,阳澄湖近年来的出镜率正在赶超大闸蟹:“水质污染,危及蟹生意”“螃蟹上岸,污染还湖”“洗澡蟹,你买的大闸蟹究竟来自何处”“阳澄湖大闸蟹的价格之‘水’到底有多深”……
谁都知道,因蟹而兴的“阳澄湖”,要养活的绝不仅仅是大闸蟹。
时至今日,阳澄湖整体水质怎么样了?大闸蟹与大湖生态之间还存在哪些问题?“蟹—人—湖”,又在维系着怎样一种平衡?为此,圆桌观察员进行了一番调查。
“面”上的污有哪些
眭阳是上海一家市属文化单位的文字编辑,也是阳澄湖“蟹庄”的一位常客。每年的蟹季,她都会和一家老小,驱车来到阳澄湖边的农家乐吃螃蟹。
“吃得次数多了,基本上都是定点消费。”眭阳说,由于菜式都差不多,每次都是一对公蟹母蟹按人头上,再加一桌农家菜,熟门熟路的比较方便,店家也乐意招待。“特别是现在蟹庄、饭店越开越多,熟店吃得相对安心,也不怕被宰。”
眭阳特别提到了“吃得安心”,因为确实有几次经历,让她和家人感到“不怎么安心”。
其中一次是小孩玩耍,无意跑到了湖边的另一家饭店,差点就掉到被茅草盖住的排污池里。当时排污池只盖了一块薄板,排污池还通着两条管子,一条连进厨房,一条就通进湖里。“水很臭,我很吃惊,难道家家污水都是可以直通阳澄湖的?”眭阳说,她还特意跑去自己吃饭的农庄兜了一圈,没发现异常,才稍稍放心。
食客偶然撞见的散污直排,阳澄湖边到底有没有?
每年上半年,市场监管部门会对阳澄湖周边的农家乐进行排摸检查,不合规定的经营户会被要求限期整改。
11月13日,相城多个部门联动,在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清水村,就发现了一条问题小河浜。沿路一排11户农家乐全挨着同一条小河浜,污水直排、河边种菜、圈养家禽、油烟管道向下排放、满地油渍等问题不少。而这条小河浜,就直接连着阳澄湖。
这些污水直排经营户第一时间收到了整改通知书,莲花岛东咀的无证无照农家乐包厢则被贴上了封条,管理部门要求,必须在一周内对照农家乐设立要求及标准进行整改,验收合格后补齐相关证照。
圆桌观察员了解到, 阳澄湖边的无证照经营户大多都是本地居民,经营规模比较小,且只在每年的9月底到11月底的蟹季开门揽客。市场监管部门则会在每年上半年,对辖区内的农家乐经营户展开排摸。
目前,沿湖的“问题”农家乐,大体分三类:污水管网没有“应入尽入”,污水直排;经营及生活垃圾随意处理,污染河岸河道;部分经营户无证无照。
污水池少拉根管子、沿河排污就近加个口子……在许多当地居民眼里,或许根本不是什么事,因为说白了,这就是习惯成自然的事。但这种习惯,长此以往,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会成为毁饭碗的大事。
好水好蟹,才有好生活。为了端好这碗“好水”,相城区阳澄湖度假区暂未办理相关证照的138家农家乐,正在进行规范整治;而度假区现有的2079户农户中,2069户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剩余洋沟溇村10户今年底完成接管改造。
“看不见”的污在哪里
与农家乐“烧菜做饭”的坏习惯相比,阳澄湖更大的“水”问题,似乎还得回到螃蟹。
央视最近的一则新闻报道就关注到了“阳澄湖”,还提到了 “螃蟹上岸,污染还湖”的现象。
从2013年起,苏州已经连续开展两轮、持续六年不断的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
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最近几年,阳澄湖周边村落的村民在阳澄湖边承包养殖池塘,引入阳澄湖水,开始做起了大闸蟹养殖的营生。池塘里的螃蟹是用冰鱼和玉米来投喂,养殖完的废水再回流到湖中,于是,污染又一分不少地回到了阳澄湖。
的确,央视“曝”出的这个局面会令各方都感到尴尬。对消费者来说,花高价买来的“阳澄湖大闸蟹”很可能是阳澄湖边上的池塘里养出来的,难免有被欺骗的感觉。另一方面,“污染还湖”大大冲抵了政府压缩围网面积的治污努力,治污成效令人担忧。
对此,苏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坦承,由于法律法规尚没有明令禁止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冰鲜鱼的规定,目前,阳澄湖一些养殖户使用冰鲜鱼喂养螃蟹的现象,确实存在。
而考虑到冰鲜鱼投喂存在的环境风险,政府部门已经做了三块工作,并且还在继续推进:
一是引导河蟹养殖使用配合饲料替代冰鲜鱼,并通过增加螺蛳投放和水草种植修复养殖水生态环境;二是对养殖池进行标准化改造;三是设立区域监测点,动态掌控水质。
据了解,为保护阳澄湖的水源水质,阳澄湖湖区螃蟹围网养殖面积已经从2001年的14.2万亩压缩至目前的1.6万亩,沿阳澄湖周边池塘养殖面积从2015年的13.5万亩减少至10.01万亩,其中,标准化养殖池塘面积6.37万亩。
大闸蟹的生态养殖,首先从这个标准化养殖池开始。
那么,养殖池的标准化是什么?养殖池又是如何改造的?
“养殖池里的水都引自阳澄湖,池塘内还种植伊乐藻等水生植物,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营造与阳澄湖自然水域非常接近的优质生态环境。”养殖技术指导员张卫业告诉“苏州圆桌”(微信号ID:suzhouyuanzhuo),整个养殖过程一律不使用药物,等到养殖季结束后,池塘内的尾水都将引入20亩尾水区池塘,“这里种了黄菖蒲、美人蕉、花叶芦苇等植物,还投放了螺蛳、花白鲢等滤水性生物,可消减氮、磷等有机物。尾水经过生物净化达到标准后,再重新回到标准化养殖池塘中。”
阳澄湖周边的10.01万亩池塘都在引导养殖户使用配合饲料、螺蛳、本地杂鱼,逐步减少使用冰鲜鱼。“种好草、放好螺、投好料。”张卫业说。
到2020年,阳澄湖1.6万亩围网养殖内将全部禁止使用冰鲜鱼投喂,全面完成连片池塘的高标准改造任务。
养殖池塘的标准化改造,实行八字原则:能改则改、不改则退。
2008年,第一轮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在苏州启动。2017年以来,阳澄湖周边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开始全面推进,按占养殖区域面积8%至20%比例配置净化区,实行生态沟渠、净化池、人工湿地等多级净化,保障池塘养殖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阳澄湖保护,苏州做了什么
若非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
生态优先,与发展渔业其实并不矛盾。用“好水”养出高品质大闸蟹,就是为蟹农们带来看得见的利益。
从2013年起连续两轮、持续六年不断的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实际效果如何呢?
“苏州圆桌”(微信号ID:suzhouyuanzhuo)注意到,根据2018年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太湖(苏州辖区)、阳澄湖、独墅湖和金鸡湖水质总体达到Ⅳ类。而根据水质监测报告,今年1-9月,阳澄湖全湖湖体平均水质符合Ⅳ类。国考断面阳澄湖心水质符合Ⅳ类,达到国家“水十条”考核要求。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第二水源地与围网养殖区不在一个区域,该水源地今年逐月水质均符合Ⅲ类,水质稳定达到国家饮用水源地考核标准。
为进一步改善阳澄湖水质,苏州市已经安排了300多项重点工作项目,投入了百亿元资金。 赵雪屯 摄
事实上,1996年,苏州市就制定了阳澄湖水源水质的地方性保护法规。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苏州市太湖办)副局长蔡尚志告诉“苏州圆桌”(微信号ID:suzhouyuanzhuo),为进一步改善阳澄湖水质,保障饮用水安全,苏州市从2013年—2018年,连续两轮推进阳澄湖生态优化的行动,主要围绕保障饮用水安全、严控工业点源污染、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处置能力等8类任务展开。
“迄今为止,总共安排了300多项重点工作项目,投入了百亿元资金。”
治理阳澄湖,苏州下了大血本,也花了大力气。
保护阳澄湖,还有哪些要做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阳澄湖区域的环境质量,事关苏州整体水环境的质量,事关沿湖地区的饮用水安全。”
11月13日,苏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就阳澄湖环境问题整改进行专题研究。
会议明确,到2020年,阳澄湖1.6万亩围网养殖内全部禁止使用冰鲜鱼投喂,全面完成连片池塘的高标准改造任务,不能实现高标准改造的池塘全部退出养殖。对无证照的农家乐经营户,该清理的清理、该停业的停业、该整改的整改。
不回避问题,同时摸清问题底数、查找原因、压实责任,研究落实整改举措。做到对社会负责、对群众负责。
全力守护好阳澄湖这张苏州生态环境的名片,苏州市委、市政府再次亮出了自己的鲜明态度。
阳澄湖大闸蟹人尽皆知,而一直以来,养螃蟹的代价却不是人人都知道,更不是人人都在承担的。
对苏州而言,阳澄湖不单单是与一泊与大闸蟹关联的湖,它涵养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要远比每年生产多少大闸蟹重要得多。
阳澄湖的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只有保护好这一湖清水,才能有一个可以一直捧在手里的金饭碗。
又到周末了,圆桌观察员约您一起,去苏州的山湖之间,更深入地体验江南的“农家乐”,品味家的温馨、乐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