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苏报融媒记者 陶赟婷)你知道常吃的大白菜、小白菜、青菜、包菜、生菜、油麦菜……之间究竟有怎样的亲缘关系?圆椒、尖椒、杭椒、小米椒、线椒、皱椒、泡椒……这些辣椒属于同一物种吗?苏州独墅湖地区一个未开发的建筑中会有哪些植物生长?网店的中药材可信吗?这些有趣的问题被一群高中生用DNA条形码技术给出了答案。昨天下午,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创新课程研讨会暨生物创新课程汇报展在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举行。28位园区高中生,带着他们的研究课题向领域内专家进行展示汇报,展示了高中生非凡的研究实验能力。
进行汇报展示的28位学生参与的是研究性学习课程——《苏州本土植物条形码》。该项目通过对苏州本地植物的调查和研究,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环境调查也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精神、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次展示汇报形式也与一般的上台汇报展示不同,选择了科学研讨会常用的海报展方式,让学生能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希望借此机会让学生自由表达他们对课题的设想,也让领域内专家能与学生有更充分的交流机会。
汇报展结束后,园区生物创新课程研讨会举行,生物领域内的教育教研工作者们对园区生物创新课程开展情况进行探讨。本次活动,也意味着园区生物创新课程二期项目圆满结束。
园区生物创新课程由园区教育局牵头,园区教师发展中心和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联合相关学校共同合作研发,旨在引领园区科学教育方式的变革。2019年下半年,园区生物创新课程二期项目向园区四所高中1700余名学生全面铺开,开展了普及性、提升性及研究性学习三个方面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