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O报道由凤凰网、东方明珠联合主办的“变革与梦想·2019凤凰网财经高峰论坛”在上海举办,SIGO关注到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杨农出席论坛并发言。SIGO看到在谈到金融监管的问题时,SIGO发现杨农表示,金融监管既要强化也要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监管是一种处理金融创新和风险防控的平衡术,监管既是科学也是艺术,要做到松紧有序、张弛有度。
第一,全部的金融业务都是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金融科技发展如此之快,应当如何认识和把握呢?我们当然需要普及这一方面的知识,但是正如量子力学的高深,使我们不可能通过阅读几篇通俗类的文章就能把握其精髓,要想准确地理解诸如区块链和数字货币这样现代的金融技术,如果没有学习过密码学,没有学习过数据库技术和具备相应的计算机、系统管理方面的知识,要想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实际上是相当困难的。并非像有些通俗文章所说的那样,是村长计账还是全体村民计账。
中国古人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术业有专攻,世界如此之大,这就是“理性的无知”。尽管我们很难理解计算机、智能手机和汽车的工作原理,但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它们。所以说不可能一夜之间突然出了那么多的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方面的专家,我们希望专家们不能够一知半解来提建议、提方案,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以免误导决策和公众的判断。要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引导和规范,加强对区块链安全风险的研究和分析,密切跟踪发展动态,积极探索发展规律。
当前金融科技的应用正呈现出势不可当的大趋势,一般来说,对于我们看得准、合规的技术应用,当然应该越早越主动。数字化转型不可逆转,各类金融业务都是金融科技未来的应用场景,希望通过监管保护来排斥是不现实的,无论是提高服务能力还是提升服务体验,技术应用都必不可少,还是让我们去拥抱新技术。
第二,要理性地看待金融科技热。人民银行已经印发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并对未来几年的工作做了部署。社会的关注度非常高,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保持战略定力,越是要理性地分析、把握、判断金融科技应用的未来趋势,权衡重大技术应用的利弊。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辩证法的基本规律,需要我们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看待,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不能只说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不能够把一件事情的好处说尽,无限夸大。人类历史上诸多科技的应用都已经验证了这一点,原子核技术如此,现代能源技术和生物克隆技术同样如此,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承受着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实践表明,金融科技确实能够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便利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等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应该清晰地看到,所谓的金融科技同样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也可能会引发风险。其中有一些技术还具有颠覆性,至少会对现有的金融制度和体系产生一定的冲击力。要严防“潘多拉盒子”被打开,并诱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金融科技的应用不能盲目发展而成为脱缰之马,对其综合影响应客观分析,提前预判和评估。
第三,金融监管既要强化也要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监管是一种处理金融创新和风险防控的平衡术,监管既是科学也是艺术,要做到松紧有序、张弛有度。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对监管做定义,既可以从准入监管、流程监管和退出监管的角度,也可以分为行为监管和审慎监管,同样还可以把它从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的角度来分析,要保证金融监管的相对稳定性,确保市场主体能够形成稳定的预期,这是市场经济稳定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监管和政策实际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性,监管是一系列规则的总和,通常是约束性的,但是政策不一样,通常情况下,我们不能够把“监管”和“政策”这样两个不同的概念同时放在一起。我们的政策里面有许多刺激性的政策、引导性的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还要相机抉择,但是规则一定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不能够搞口号式监管,而是要坚持分类监管原则,对于涉及到国家重大金融安全、投资人利益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必须要实施最严格的监管。但是对于一般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我们应该提倡实施科学、有效、合理的监管,同时要避免因为监管动作自身不当诱发风险事件的发生。要创新监管技术,在坚持“凡是金融活动都应纳入监管”的总体原则下,要积极地探索动态监管、监管沙盒、负面清单等新技术,稳步提升监管的水平。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顺应金融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态势,正在推动区块链技术的相关应用以及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正在组织建设中国供应链金融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和中国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正在试点推动全国金融机构的移动APP备案管理等相关工作。明年针对以上工作的一系列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将会陆续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