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主打古镇游、乡村游和生态游的江南古镇,文旅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让吴江同里镇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需求更为迫切——
今年下半年以来,结合全区人居环境整治,同里镇通过实施一套更深化的整治标准体系,用一场有序推进的专项整治行动和一套奖罚分明的考核体系,大幅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单刀直入”加快进度,三个整治阶段环环相扣村村覆盖
屋前屋后的空地,乱堆乱放、乱打乱建,生活垃圾随处倾倒;在公共区域圈养家禽,公共河道为己所用……在吴江农村,受生活习惯、观念等多种影响,这些陋习存在多年,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老大难问题。
尤其对120个自然村有73个被列为动迁村的同里镇来说,“脏乱差”更甚,整治难度更大。
“73个动迁村,动迁工作已经完成了七成,要在短期内提升人居环境质量,难度可想而知。”同里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乡村,难以承载游子的乡愁,更不可能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作为主打古镇游、乡村游和生态游的江南古镇,文旅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让同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需求更为迫切。
为了加快进度,减少中间环节,今年9月26日,在吴江区里召开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会后,同里便“单刀直入”,直接从整治入手,拉开优化提升人居环境的序幕。
整个整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9月26号到10月7号,各行政村用11天完成30%的自然村整治;第二阶段为10月10日到10月19号,完成40%的自然村整治;第三阶段为10月22日到月底,完成剩余30%村的整治。整治主要解决门前屋后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公共区间的家禽围养,生活垃圾倾倒等问题。
每一阶段结束,同里镇便组织验收,评分须达到85分以上,才能通过。在第二阶段验收中,该镇还聘请了第三方,采用无人机拍照的方式,大大提升了验收效果。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通过三个阶段的整治,各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一个村最多投入130人,村庄环境美了村民心情也好了
走进位于同里镇最东端、与昆山周庄交界的白蚬湖村,这里的村道整洁干净,一幢幢村民别墅错落有致,像极了城市里的高档住宅小区。村里看不到屋前屋后乱堆乱放的柴火瓦片,更见不到乱搭乱建、占用河道养鸭养鹅的现象。
“以前可不是这样的。”村民林志兴告诉记者,以前,村民都喜欢在屋前屋后堆放杂物,毛竹片、毛豆萁、黄沙、石子……每家每户要堆个五六堆,村里条条弄堂塞满东西。现在,村庄环境整治后,杂物堆没有了,不仅环村庄境变得干净整洁,就连蚊子苍蝇也少了很多。
白蚬湖村党总支书记梅三星告诉记者,区里开过会后,村里便组建了保洁队伍,配足人员,全面进行环境整治。村里还规定,村两委班子成员必须每天到整治现场督促,拍照并做好问题记录。最多的几天里,村里共投入130多人,包括村民小组长、各村队农户、村保洁员、外包的保洁公司人员等。经过两个多月的高压式整治,全村共清理了412处乱堆乱放,40吨生活和建筑垃圾,拆除327个家禽围养,更换了100只垃圾桶,全村面貌得到彻底改观。
同时,村里还对3个公厕进行了整修维护,对桥梁实施了统一刷白,在杨家浜自然村新建了1300米菜地围栏。“村里的环境美了,农户的院落美了,走在村里,心情也好了很多。”梅三星说。
压细压实整治任务,打造农文旅融合特色田园乡村
为快速推进整治工作,同里镇从书记、镇长到中层干部,均挂钩到村,每个村设置一名清洁指挥长,由村书记担任,村主任、定工干部实行包干。同时,同里还成立了11支、共110人参与的年轻后备干部队伍挂钩到村,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侧重做好居民的宣传引导工作。
在一套奖罚分明的考核体系中,除了采用无人机拍照作为更加客观的考核手段外,还通过逐个“消号”来一个村一个村的过关,即把每个村作为一个号,考核评分达到85分才能“消号”,进入下一阶段。为了更好地激励每个村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整治中,同里镇还在吴江开发区的支持下,加大激励和奖惩力度,让更多的村民主动投入到村庄整治中。
同里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是通过集中整治攻坚,同里的乡村,无论是村庄环境还是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打造特色田园乡村的角度而言,同里农村的特色还不够明显。为此,在完成阶段性整治之后,同里的乡村还将围绕着打造有特色的田园乡村、围绕着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