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以后买菜都是享受啊,弄得很好很清爽!”12月6日,里河菜场重新开业第一天。一大早,张阿姨就来逛家门口重新营业的里河菜场。准确说,从现在起,要“改口”叫里河市集啦!
装修的整洁敞亮,摊位干湿分离,这是张阿姨的第一印象。菜品还和原来一样新鲜实惠,摊位上的电子屏还能查到实时菜价和经营户信息,这是张阿姨买完菜的感受。
提着菜品,又认真地逛了一圈,张阿姨发现原来这里不仅能买菜,在里河菜场门口修了30多年鞋的陈师傅也入驻了。“还有这么多便民服务啊,以后想修鞋、补东西、买百货,直接来菜场都解决了!”
里河市集是姑苏区首批"五位一体"试点市场。
所谓“五位一体”,是希望在立足群众日常需求的同时,通过业态跨界混搭、多功能叠加、空间更新再造和文创元素植入,打造集“农副产品交易、苏式点心、便民服务、社区共享精神家园、特色+”五位于一体的新型菜场综合体。
【更多里河市集改造细节,戳视频快速了解▽】
今年9月,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在姑苏区调研时强调,要在优化公共服务中提升“核”的民生温度。
贯彻落实蓝绍敏书记调研精神,姑苏区围绕“聚焦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重点领域”,梳理出了10件惠民实事,涉及小区及菜场环境问题、孩子托班问题、老人吃饭问题等等。
10件惠民实事中包含了“加快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据了解,前期全区34家农贸市场经过整治攻坚,整体环境面貌取得明显改善。
在此基础上,实施农贸市场新一轮提质改造,今年年内的目标是关闭5个农贸市场,力争完成9个农贸市场改造和18个农贸市场功能性提升项目。
如今已经进入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目标完成的如何?
姑苏区经济和科技局副局长、区商务局局长张杰接受了看苏州记者的采访。
张杰告诉看苏州记者,等到12月中旬双塔集市完工,今年农贸市场的改造就告一段落,年底前,包括胥江、娄门等一批农贸市场功能性提升项目也将完工。
在陆续回归的横街市集、朝阳菜场、黄鹂坊菜场、里河市集里,苏州人惊讶地发现:原先的市井烟火气一点没少,但分明又有很多地方不一样了。
不妨从名字说起。以前俗称菜场或农贸市场,在本轮改造中,里河菜场成了里河市集,横街农贸市场变身横街市集,而双塔农贸市场则将更名为双塔集市。
别看这“市集”、“集市”,看似只是两个字颠倒了顺序,其中又有大不同。
张杰告诉记者,如今农贸市场面临多方面的冲击,不同程度地出现交易萎缩。
他提供了一组近期的调查数据:随机抽取15家市场,其中空置摊位有118个,空置最多的就是肉类、蔬菜、水产,而这三类明明是老百姓生活中最需要的。
空置原因何在?如今,生鲜超市、便利店、平价直销店、网络APP等等,可以买菜的地方和方式多元了,但菜场却还只有买菜这个单一功能。
因此,本轮农贸市场的改造,重点放在了调整业态、增加功能上。而怎么调整?增加哪些?则是基于对周边居民的消费习惯进行调研和评估后,对每个菜场做出了订制方案。
像重新开业的里河市集,除了农副产品交易,还把织补、缝纫、修配锁等便民老行当引入。“原先这些老行当散落在马路上,不便于管理,但又确实是老百姓需要的,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让这些老行当在更好的环境中生存发展。”而即将于12月中旬回归的双塔集市,又做了更为“大胆”的新尝试。
张杰透露,双塔集市引入了图书馆、深夜咖啡馆,甚至还有可供昆曲、评弹等现场表演的小舞台,届时可以吃着馄饨看表演,喝杯咖啡去看书,将完全颠覆农贸市场的传统定位。
不仅仅是“面子”的颜值飙升
“里子”才是真正的民生温度
其实,此前姑苏区进行过两轮农贸市场改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和思考。
“不能解决了老问题,又出现了新问题。刚刚改造完成时皆大欢喜,但后续管理的部分却常常被忽略。”张杰说,在本轮改造开始前,姑苏区经科局前往上海、南京多地去考察一些网红市场,但他坦言,部分菜场虽然颜值很好,但是在实用性上却有所欠缺,没有体现对商户和消费者的人性化关怀。
“比如有的市场水产摊位,外面很好看,但转到里面的经营区域,会发现一塌糊涂,甚至连宰鱼台都没有配备。还有一些摊位柜台设置的很低,那商户只能长时间弯着腰操作,消费者挑选商品也非常不方便。”
所以在启动第三轮农贸市场改造之初,姑苏区经科局就提出,不光注重颜值,更要注重细节处的设计。
张杰说:“这些细节大家现在不一定能看到,但是在日常的使用中,经营户和消费者都会发现,这些改变会带来很大的便捷和安全。”
因此,诸如“颜值高”、“干净清爽”、“分区合理”这些大家肉眼可见的改变,都还只是本轮提质改造的“面子”,“里子”则要交给时间去检验。
拿今天刚刚开业的里河市集来说,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在水产区,所有的增氧泵统一配置在固定位置,并且距离地面有一定距离。
这样一方面避免商户去购买劣质增氧泵,造成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离地的设计,也能避免和水接触造成起火。
此外,在大家的印象中,习惯了菜场混杂着各种肉类、海鲜的浑浊气味,但如今进入这些改造后的农贸市场,你会发现完全闻不到异味。
除了加强排风设备的配置,把高油烟、高污染的摊位一律移出市场,还离不开“暗处”的新风系统和“亮处”的美丽鲜花。
黄鹂坊菜场成为姑苏区第一个引入新风系统的菜市场,里河市集的便民服务中心则增加了花店。
“里河市集的花店是一次新尝试,当你进到菜场,首先闻到的是扑鼻的花香,相信心情也会变得愉悦。”
在张杰看来,菜场建好了只是第一步,后续管理才是“持久战”。“农贸市场是‘三分建,七分管’,如果管理没有跟上,那么再好的改造,可能也会在三四年之后,又要开启新一轮。”
打造长效管理“姑苏样本”!2020年,还有大动作!
就在今年2月,姑苏区经科局制定了农贸市场日常管理暗访清单,共包含16个大类54个小类。从3月起,委托专业机构对每个市场每月进行暗访测评,按照清单打出分值,实施半年度奖励。
今年7月,已经对一部分市场和14个优秀个人进行了表彰,以此调动市场一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此外,每周一轮的联合执法、每个季度市场负责人的交叉互评,共同助力农贸市场的管理。“三大手段,加上奖励机制,彻底打通了日常监管原本堵住的‘最后一公里’。”
采访中,张杰透露,2020年,姑苏区的农贸市场还有大动作。
首先,2020年要完成8个市场改造任务、13个市场的功能性提升、3个市场关停转向、3个市场新建翻建移建。
更重要的是,姑苏区经科局还将和区政府大数据中心合作,研发姑苏区农贸市场日常监管平台,实现真正的菜场智慧管理。
届时,将把所有实施智慧升级的农贸市场后台数据,全部导入大数据平台;同时开发视频监管平台,实现在大数据中心和经科局的大屏上,对全区农贸市场进行实时的环境卫生和管理监控。
在每个市场还会增加喊麦系统,在监控当中一旦发现某个市场环境出现问题,无需打电话,直接通过该系统通知市场管理办公室。随后,也能实时透过屏幕观察整改情况,实现非接触性的执法监管。
“目前抽调了4位工作人员,每星期对区内34个农贸市场进行一轮环境卫生督查。等到采取智慧化的管理方式后,既节约了人力,又实现市场环境卫生的常态长效管理,打造真正的’姑苏样本‘!”
张杰告诉记者,一切顺利的话,明年上半年这个项目就有望建成,届时达到政府方面和市场方面的双智能管理。
记者手记
在横街市集采访时,记者遇到过一位80岁的黄阿婆。
阿婆告诉记者,自己原先住在横街附近的养老院,后来养老院关闭了,就搬去园区和女儿同住。但她十分怀念横街的生活,配套齐全、出行方便,尤其让她放不下的就是横街菜场。于是,和儿女商量后,黄阿婆回到横街,在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如今自己一个人生活。
记者还遇到了很多人,并不住在古城区,也会每周有三四天,特意从各处坐公交来横街买菜。
姑苏菜场里的“烟火气”,是古城生活的缩影,是苏州人无论身在何方,都惦记着的“苏式”生活。但菜场从来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老百姓也期待着“舒适”生活。期待这一轮的农贸市场改造后,在长效管理的助力下,实现长长久久的“舒适”。正如姑苏区政府副区长周健慧所说,区内会努力将小菜场打造成承载和体验古城品质生活与文化底蕴的“城市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