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怀爱民之心,警院毕业后扎根社区,用真诚敲开居民的家门,走进居民的心门;他虽然年轻,但已成为群众中的“智多星”,出主意、想办法,几乎没什么事能难住他。他一次次化解群众矛盾,一件件解决群众困难,真正成为群众贴心人。他就是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现任胜浦派出所教导员兼社区民警——宋强,老百姓身边无所不能的“小强”。
【用心经营线上线下两个“警务室”】
“要办证找小强,车位被占找小强,户籍问题问小强……”在苏州工业园区玲珑湾花园社区,居民们常念叨这样一句话。在大家心目中,社区民警宋强就是小区里的“万事通”。
上午9点,宋强来到玲珑湾社区警务室,必看前一日小区警情是否处理完。有财物被盗的警情,及时上门走访;有未调解的纠纷,约好当事人,耐心倾听,化解矛盾。小区随意占道停车是个难题,他多次与物业沟通,探讨车位管理方案,确保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社区区居民大多是上班族,无法在工作时间参加恳谈,他也与时俱进开辟网上“警务室”,与居民实时保持联系。从事社区工作以来,他共加入14个业主QQ群,群成员3000多人,建起“第二警务室”,每天80余个问题,他总耐心解答。
一天早上,某小区业主群特别热闹,屏幕上的字“哗啦哗啦”滚动不停。“这就是传说中的刷屏?”宋强立马预感到有事情发生,赶紧回看记录。果然,300多户600多名居民因敞开式走廊的问题要去物业讨说法。他一面在QQ上发信息稳住居民,并向所内汇报,一面赶紧联系物业、开发商和居委会,选出居民代表一起坐下谈,几经波折,居民们的诉求最终得到圆满解决。至今,他累计回复居民咨询2万多次,为居民解决问题1000多件。
“I am a community policeman of Hudong Police station.”“What can I do for you ?”这是宋强挂在嘴边的两句英语。玲珑湾社区住着3000多名外籍居民,他要用英语沟通。在警务室桌上,一本被翻旧了的英文资料最显眼,那是他练习英语的材料。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他不断加强口语练习,经常向社区外籍居民讨教,避免因为语言不通而影响日常工作。宋强还积极组织“老外”参与公益活动,聘请德国人汉斯作为该小区首位调处境外人员纠纷“老娘舅”义警,协助警务室调处涉外纠纷50余次。
【善思善学、做事漂亮的“团队领导”】
“14年的民警生涯,让我深切感受到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汇聚整个团队的力量,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就会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是成为胜浦派出所教导员后宋强的感慨。
“水电煤”异常数据可以通过专业分析来指导社区精准管理,但分析的基础是海量真实的人口居住数据,数据录入平台后建立数据模型,才能跟进数据分析。当时,全所有92668户房子需要录入,相当于1个协管员1天8小时不吃不喝不停录入,193天才能完成。宋强和社区团队早中晚”三班倒“,3天加班加点,漂亮完成这一任务。
结合分局下发的水电煤数据,宋强分析出8000余户可能漏登记的房屋,即有水电数据但没人登记的房屋,分配给大家逐一上门,登记采集基本信息,同时送上警方安防提示。好多居民在感到惊奇的同时,深深体会到派出所服务的迅捷与真诚。有网友在网上留言:“派出所火眼晶晶,我刚搬过来没几天,防电信诈骗、金融诈骗宣传就到家了,效率真高!”
有一次,分局出入境大队指示,某小区内住进了一户可疑的外国人。宋强和协管员连续几天走访都没敲开房门,通过对该房屋水电煤数据分析,可以确定是有人住的。对此,他高度警惕,决定通过断水的方法逼迫居住人员露面。果然,断水后半小时,他就成功逮住这名可疑女子。经园区出入境大队查实,该女子是一名在韩国涉嫌诈骗的通缉犯。那年,他领导社区警组依靠人口登记抓获9名全国在逃人员。
那年底,派出所辖区实有人口同比增长11%,违法犯罪警情却同比下降3.7%,受到居民们的广泛赞誉,派出所在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中持续位居全市前列。
【边学边讲,“宋老师”定制私人安防课堂】
在宋强办公桌上,有一本PPT技巧大全;在他的电脑桌面上,有很多不同版本的安全防范知识讲座PPT。为了能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大家都有兴趣接受防盗防骗方面的信息,他自学PPT制作技巧,将自己的安全防范课程制作得有声有色。他的《私人定制——电信诈骗大家谈》课程,已经成为了苏州工业园区“惠邻微讲堂”活动的热门课程,受到居民们的一致欢迎。截至目前,宋强宣讲50余次,宣传群众2000余人次。
宋强还有个身份,苏州人民警察学校群众工作能力课题组的兼职教官。上课过程中,同学们困惑较多的是,如何增近邻里居民互助,拉近邻里距离。他开始尝试以“送一张楼幢居民脉络图” 打开人与人之间陌生的距离感。利用网络平台拉近邻里距离,促进邻里关系和睦。2013年以来,课件《群众工作案例评析》,一直作为警校教学课程之一,深受学员的欢迎。
问起工作心得,他总是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要我们学会倾听群众的心声,就能与群众说得上话,交得了心;只要我们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多干惠民之事,就能赢得群众的掌声。解决一个问题,会让一家人感动,办好一件实事,会换回一群人的赞许。”(苏报融媒记者 天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