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岁末,人们都喜欢剃一个干净清爽的头过年。在苏州姑苏区苏锦街道新天地家园南社区,周明乐老人又忙活了起来,为社区里有需要的人们免费理发。居民们对老周伯伯都是赞不绝口:老周好人呐!免费理发做了好几十年了!
“偷师”剃头匠
义务理发五十六载
1963年,全国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当年还是23岁小伙子的周明乐想到,理发人人需要,那就用“理发”为人民服务吧!不过,周明乐本职工作是上海铁路局的铁道民警,对于理发这门手艺一窍不通。
身为民警的他,想到了“偷师”的主意——他自己也需要理发,每次去理发店,他总是选择排在队伍的最后面,而且每当有其他人来理发时,他又再让一位。于是,他借着排队的功夫,偷偷观察剃头匠的动作,揣摩其间要领,终于把理发的手艺学到了手。
“自学成才”后,他买了全套的理发工具,剪子、刮刀、梳子……“一开始也不敢帮不熟悉的人试啊,我就找来同事,帮他们挨个理!” 周明乐笑着说:“那时候我们派出所的每位同志都是我的‘试验品’。”
手艺渐渐熟练,周明乐开始了他的免费理发服务,这一干就是五十六年。“年轻时候,每逢休息就做,退休了干得更多了,直到今年,身体不是很好,做得就比较少了。” 周明乐略带遗憾地说。
公益不分地域
走到哪,干到哪
周明乐说,一开始的时候,都是走路找居民楼,为需要的人理发;后来,经济条件改善了,买了自行车,出门理发的距离就远了,能够帮助更多的人理发了。“有时候就是骑行十几里地,找农村、找工地,为农民和工人理发。我的想法比较朴素,我觉得他们更需要我的服务。”
为了出门理发,周明乐骑坏过好几辆自行车。他告诉记者,因为要带着理发工具,他的自行车都需要改装,“藤椅子、热水瓶、毛巾、脸盆、还有放剃刀梳子的工具包。” 周明乐边说打开了陪伴他数十年的工具包,从带着毛主席语录的老剃刀,到现如今的新式电推子,他一样样地向记者介绍。在工具包中,记者还看到了一个电灯泡,看到记者疑惑,周明乐说:“出去一趟就想着多给人理发,很多时候要一直要干到天黑,灯泡用处大着呢!”
退休前,作为铁路民警,周明乐的工作地点,甚至家都是不固定的。“我是上海铁路局的民警,在无锡、昆山、苏州、上海都待过。所以,我工作调到哪,就会把理发工具带到哪。” 周明乐性格开朗,无论到哪,都愿意把这份热心传播出去。
俩儿子出生
周明乐都不在身边
在周明乐的车库,停了一辆较新的自行车,2016年的一次脑梗让周明乐的夫人宋世维再也不同意老头子骑自行车出门帮别人理发了,说到这里,宋世维有骄傲也有一些遗憾。
宋世维小周明乐一岁,也是上海铁路局的职工,两人都在铁路工作,聚少离多。尤其是周明乐的为人民服务的热心劲,让他更照顾不上家庭了。宋世维说:“他是民警,工作本身忙,加班、值班是常有的事情。偶有休息,他也不回家,就是出门给别人理发。我家两个儿子,出生的时候,他都不在身边。”
宋世维说,大儿子出生的时候她在苏州,而周明乐在无锡上班。她腹痛难忍的时候,找不到丈夫,只能让邻居送到了医院,“挂号都没来得及,直接进了产房,等他来的时候,儿子早就出生了。”
而小儿子的出生,更是充满意外——两位铁道职工的娃娃也颇有缘分地出生在了火车上。当时,宋世维正从苏州去往上海进行产检,可是火车刚刚从昆山站发车,她便腹痛难忍,只能躲进厕所;与此同时,列车广播员开始在车内寻找医护人员,所幸车内有一位女军医。宋世维说:“后来母子平安,我们为了感谢这位军医同志,给二儿子起名叫‘庆军’。”而由于当时通讯手段的不便捷,周明乐直到第二天才知道小儿子出生。
数十年过去了,当时的埋怨也渐渐变成对丈夫的理解和骄傲,但是随着老爷子年岁渐长,宋世维又多了几分担心:“现在都快八十了,身体也不如从前,我就不同意他再出门为别人理发了,在社区也能为人民服务,不是?”
退而不休
社区忙活“捡垃圾”
“过完年就是八十喽!”周明乐听从了老伴的建议,再也不骑着自行车“赶东赶西”了。他把理发工具放进了自家小车库,小区居民有需要,他就支出家伙为大家服务。
昨日,一位阿姨又找到了周明乐。马上过年,她希望把自己打理得清爽一点。周明乐乐乐呵呵铺出陪伴他多年的工具包,为阿姨戴好围布。阿姨说:“我们小区都认识老周伯伯,他可是小区的热心人,帮居民理发、给大伙拍照,晚上遛弯还不忘带着夹子,兜在小区捡垃圾呢!”
周明乐暂停了理发,他撩开棉袄,腰间配着一个小布袋,里面藏着一把小夹子,他说:“脑梗后,医生建议我多散散步,有利于康复。那我散步同时,在小区里看见垃圾就捡一捡,既锻炼了身体,又美化了环境。”
社区工作人员虞朝霞告诉记者,周明乐的热心在小区无人不晓,他年轻时候在派出所干过通讯员,会摄影,所以退休后也常常活跃在社区,为大伙拍照,还专门洗出来送给大家;而社区有什么活动,周明乐也是每次都热心参加,提供志愿服务,“现在八十了,热心公益的志愿服务劲道真是退而不休呢!”(苏报融媒记者 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