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非常时期,这些供应链上下游的困境有望得到解决。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各厂家只要开足马力,只要产品合格,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国家将兜底收储。这对口罩生产商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受到政策影响,部分企业已经启动7天24小时全产能生产。一条生产线提高至原来3倍产能。不少周边企业也开始扩展生产范围。
原从事劳动防护用品制造加工、销售的红豆股份(4.800,-0.18,-3.61%),在经营范围中新增一、二类医疗器械生产。
更多的跨行业生产口罩的企业正在努力突破“医用许可”这道关——非医用口罩生产企业,在完善净化、消杀菌等工序,经检验合格后,即可生产普通医用口罩。
海南海口,浙江江山,四川广安的跨界生产企业快马加鞭,用3~10天建成口罩厂,而在产量方面,以浙江江山一家企业新建的口罩生产线为例,预计日均产能可达到120万只,其中1000套防护服已运往抗疫一线;四川一家企业新建的口罩厂,日产也将达到4万多只。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条口罩生产线平均成本在100万,这意味着,对于这些跨行业生产口罩的企业而言,只要解决人力、原材料、厂房等问题,“保本”并不难。
最后一环:原材料有了
2月6日下午16:30,中国石化(4.730,0.03,0.64%)官方微博发出一条信息:“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这条信息完成了跨行业生产口罩的整个供应链闭环。
根据1月23日工信部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口罩最大产能是2000万只/天。但在人力、原材料受限的情况下,距离最大产能依然有距离。
浙江、山东、河北是中国口罩企业数量最大的三个省份,占中国口罩企业的52%。然而这些口罩企业,像熔喷布这样生产医用口罩的重要原材料储备并不充足,这成为了口罩生产产能不足的重要原因。
一家来自河南的大规模口罩生产厂家透露,要复工,现在不缺工人,只缺原材料熔喷布。市场上熔喷布的价格一涨再涨,但依然十分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