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渊 朱雪芬 王可
一方面继续严格防控,另一方面保障企业有序复工,最近几天,在姑苏区,街道、社区纷纷把战线延长,在防控居民区的同时,为企业复工救急解危、出谋划策,帮助企业尽快回到正轨。
救急——
解燃眉之急帮助复工
“求助!楼宇内的企业马上要复工,但是我们只有一把额温枪,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这是富达大厦物业管理负责人发在姑苏区金阊街道楼宇工作群里的一条求助信息。
接到求助信息后,金阊街道从备用物资中临时抽调了一部分额温枪和酒精,送到楼宇物业管理部门用于救急。同时,街道还从辖区企业中找资源,帮忙联系防疫物资的采购渠道。据了解,金阊街道辖区内共有35幢楼宇,街道先后为其中的20多幢楼宇提供了酒精、额温枪等物质保障。目前,包括富达大厦在内的29幢楼宇已经复工。
而在平江新城港龙商品城,这个开放式结构楼宇让入驻的商户很难及时复工。一位商户告诉记者,港龙商品城为“回字形”结构,由四幢楼宇连接而成,地面公共通道较多,正是这样的“先天条件”让这里的商户很难达到复工审核的硬指标。为此平江新城建设局专门讨论,最终以建筑围挡的方式将公共区域封闭,每幢楼仅保留一个出入口进出。
加入平江新城楼宇防疫第五行动支部的市委编办年轻党员白笑告诉记者,因为物管力量薄弱、信息底册不完善,这幢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大体量、开放式楼宇成为了复工难点,单凭企业个“体很难实现复工条件。”白笑说,“我们的目的并不是禁止他们复工,而是要帮助他们一起完成达标改造,实现安全健康地恢复生产!”
解困——
解决特殊员工住宿
“谢谢你们帮我找了一个临时的‘家’,再过一段时间,我就能回公司上班了。”昨天,从外地返苏的金先生在金阊街道健康居住点群里,发了一段感谢的话。金先生是中忆丰建设集团地下空间工程分公司员工,2月14日从老家返回苏州准备复工。出于对员工安全考虑,公司要求金先生进行14天的居家隔离观察。但是,公司的员工宿舍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企业管理人员向金阊街道求助。通过一系列资格确认、审查等流程,金先生很快住进了街道开设的健康居住点。
为助力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在疫情防控期间,像金先生这样需要进行居家观察,但宿舍不具备条件的辖区企业员工,金阊街道设立的健康居住点经过审核,统一为他们提供临时住宿。目前,已有多家企业与街道对接,为员工办理入住。
同样的,在苏锦街道辖区,苏州萨沙迈半导体有限公司的部分外地员工在返苏后也面临居住难题。而该街道经济发展局也积极帮助他们协商解决,一方面与原本的出租公寓协调,另一方面帮助这些外地员工将个人信息报告给属地社区和派出所,在完善相关手续后,这些员工能够安心在苏州生产生活。
暖心——
开通个性化绿色通道
“因为疫情,市场封闭了,我店里的几百只乌龟没办法喂食。”“我也是,店里有好几条名贵鱼类,这可怎么办啊!”……疫情当前,皮市街花鸟市场实行封闭管理,商户们无法进行日常维护,很是着急。为此,姑苏区平江街道旧学前社区专门开设个性化绿色通道,为商户和部分顾客解决燃眉之急。
“春节一直是花鸟市场销售旺季。为了应对今年的春节,商户们进了不少货放在店里,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们受到不小打击。”旧学前社区工作人员季琳说,此外,因为市场关闭,家有“铲屎官”的市民也面临“弹尽粮绝”。
旧学前社区管控卡口人员在搜集多方意见后,开通了一条个性化的绿色通道,有通行条件的商户在进入市场进行日常维护后,可以在绿色通道处放置少量货物;有应急需求的顾客在与商户线上沟通后,可以直接在通道外领取。快拿快走、流程高效,既解决了“铲屎官”们的燃眉之急,也避免了人流聚集。
解决员工住宿、保障物资采购、开通个性化绿色通道……这些举措在苏州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宋言奇看来,正是苏州这座城市的温情体现,这些政策举措都体现着苏州对于每一个个体的人文关怀。
“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而我们基层政府在这次疫情中的努力,正是这种共同体的体现。”宋言奇说,“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大家是共同体;而这次面对疫情,我们社会各份子同样也是共同体,命运共担,人人有责,人人尽责,才能让我们在灾害面前共度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