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叶永春赵晨民
疫情期间,口罩紧缺,不少微信群里,却有人在兜售口罩。然而,很多人给他们打了款,收到的口罩却问题百出:有的质量差,有的是冒牌,还有不少是来路不明的“三无”产品。
连日来,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的一系列假冒伪劣防护用品案例中,就有多起涉及微商。其中,有一个举报所牵出的假冒伪劣口罩,多达数百万个。
全外文,数量大
微商兜售的“日本医用口罩”是假货
“有微商在卖口罩,数量大,还全是日文的。”1月29日,有人向常熟市市场监管局举报,一款全外文标注的口罩,在多个微信群里出售,甚为可疑。
接到举报,常熟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公安机关展开研判,很快锁定嫌疑人,随即兵分多路对相关微商展开调查。经查,该微商卖的是一款名为“YOSHIDA”的口罩,号称是日本进口的医用口罩,实为假货。执法人员顺藤摸瓜,又锁定微商的上家——常熟市虞山镇的一家劳保用品厂,老板为张某。
在对这家劳保用品厂的突击检查中,执法人员看到,3名员工正在加紧生产口罩,一旁标注为“YOSHIDA”医用口罩的外包装,有6.72万个。
6.72万个外包装,还只是冰山一角。在张家港栏杆桥附近,张某还另有一个窝点,这里同样存放着大量假冒“YO-SHIDA”的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据张某供认,他已销售1000箱假冒“YOSHIDA”口罩,每箱2000个,计200万个,与其中一个微商间的交易金额,就达20万元。同时,常熟市市场监管局根据线索,又在常熟市常福街道一家企业的仓库中发现一批口罩,包装均以外文标注,数量达151.3万个。这批口罩购自湖北仙桃,伪造“常熟市虞山镇祥虎劳保口罩厂”名称后加价对外销售,销售额近140万元。
随着调查继续,执法人员发现另一名涉案人周某还从高新区一处仓库购进了同款口罩77箱,每箱1000个。于是,苏州市市场监管局立即组织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核查,在该仓库查获一批涉嫌假冒及“三无”口罩,数量达400多万个。
由此,这一个举报,牵出的假冒伪劣口罩已达数百万个。目前相关案件及涉案人已被移送公安机关,市场监管部门还将继续追查产品销售去向。
微信订,快递发
一批“三无”防护服竟来自武汉
通过微信交易的不仅有口罩,还有防护服,其中也不乏假冒伪劣商品。
2月15日,吴江区市场监管局接到线索,吴江开发区某顺丰快递点在分发一批包裹时,发现其中一个破损,里面的货物疑似为医用防护服。令人警觉的是,这批货物发自湖北省武汉市。该地区防护用品更为紧缺,为何还在往外寄出?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立即行动起来。
在收件人到场后,执法人员打开三个可疑包裹,里面共150件防护服,但没有任何产品标识、标签,也未见厂名厂址等信息,是典型的“三无”产品。
原来,疫情期间当事人韦某通过微信,与中间商王某以及武汉的高某认识,并建立了交易关系。韦某先后两次分别以80元和90元每件的价格,购进2批防护服,共1000件,交易金额85000元。位于武汉的高某发货后,向韦某提供了湖北仙桃某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
收到第一批500件防护服后,韦某按110元每件的价格对外销售。第二批防护服刚刚寄到,暂未销售,存放于韦某家中。2月16日,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对韦某家中的7箱防护服作了查扣处理。
目前,吴江区市场监管局已对当事人立案,相关涉案商品也已送交检验机构进行质量检验,同时吴江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对接公安部门,对涉案货品的来源作进一步追查。
出重拳,稳市场
市场监管持续开展专项检查行动
疫情期间,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发起的防护用品专项检查在我市持续开展,检查对象覆盖线上线下,包括药房、医疗用品企业、综合超市等单位。
昨天,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一批假冒伪劣防护用品典型案例,除了涉及数量庞大的假冒伪劣口罩的微商,还有昆山市市场监管局查处的通过微信涉嫌销售假冒3M口罩案件;园区市场监管局查处的某药店涉嫌销售假冒“飘安”口罩案件;吴江区市场监管局查处的某公司销售假冒专利口罩案件等。
截至目前,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检查人员1200人次,检查相关经营单位2800余家;同时根据群众举报,查处非法加工口罩企业和非法经营口罩的商户150余户,查获假冒伪劣口罩800多万个。接下来,苏州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还将继续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相关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