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是保障困难群众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今天(3月23日),记者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苏州将逐步构建完善涵盖各类困难群众的分层梯度救助格局。在已有“一户一档一策”精准帮扶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低收入家庭信息库,健全专项救助政策,以更精准、及时、有效地纾困帮扶。
截至2019年底,全市在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27万户、1.88万人,困难家庭重病、重残人员单独列户纳入低保1.2万人。苏州民政部门多措并举牢牢兜住民生底线,目前苏州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995元,为全省最高。2019年,苏州优化升级临时救助政策,为急难型救助对象一次性提供最高5万元救助金。连续启动10次物价补贴机制,向22.7万人次困难对象发放补贴2.48亿元。社会救助年度总支出27.06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21.3万人。
“从保障绝对贫困,到向相对贫困拓展,这无疑是救助改革的方向。” 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周建明说,苏州将逐步构建完善涵盖各类困难群体的分层梯度救助格局。
为了切实解决我市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今年苏州将出台低保边缘重病困难对象救助及资格认定办法,进一步拓展救助范围。同时,严格落实“单人保”、救助渐退、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并会同相关部门全面排查、动态监测,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对象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近年来,苏州通过建立“一户一档一策”精准帮扶机制,推进困难家庭精准帮扶工作,从原来的光发钱,到现在根据各个家庭的个性情况、个案需求来实施帮扶。“今年我们将继续健全和完善‘一户一档一策’精准帮扶机制,实施分档分类救助,有能力的区域,还要以项目化形式开展帮扶。”周建明说。
为了把纾困帮扶工作做得更加精准。民政部门积极探索缓解相对贫困方法路径,今年将研究制定低收入家庭登记制度,建立低收入家庭信息库,把全口径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倍低保标准内的家庭信息纳入信息库,为后续的专项帮扶提供快速的数据支撑。“随着社会发展,困难群众的需求不仅仅是现金救助,在生活帮扶、精神慰藉、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人文关怀型综合救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周建明说,民政部门将创新“物质+服务”救助方式,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拓展救助服务内涵,努力实现有难必帮、有弱必扶。
此外,还将全面落实困境儿童相关养育和保障政策,开通未成年人保护专线,新建15个儿童“关爱之家”,推动各城区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选优配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鼓励专业机构、社会力量常态化开展儿童关爱服务。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市级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推动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标准化管理。(苏报融媒记者 林琳)